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对“信息”概念、“信息科技”学科的界定界说梳理入手,看到了香农、维纳本体论界定与从认识论角度的界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看到了信息科技的学科群落特征。并讨论了信息科技学科群在纵横两个维度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讨论了信息科技从人类使用效用视角两种分类与相关特点,给出了当前相关的暂时性认识。这些讨论为后续讨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内涵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存在着“学科内容拼盘化”“学习过程娱乐化”以及“主题活动专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分析了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主题式、大概念、体验性和综合化的特征,以单元方式从主题说明、目标界定、过程设计、作品评价和活动资源等方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法,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强调“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林丹 《考试周刊》2024,(12):1-4
信息科技新课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倡导真实性学习,强调以生为本,注重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和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灵活而巧妙地把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多样的学习体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起到积极作用。文章界定了“融文化”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将“融文化”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了“融文化”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春芝 《福建教育》2022,(19):28-30
<正>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学科课程标准新闻发布会。自此,信息科技课程成为独立的国家课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成为指导信息科技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课程名称由“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虽只有一字之别,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倩 《教育与职业》2006,(32):108-110
在师范院校设置“校本课程”课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现状的需求。开设“校本课程”课的方式包括开课的范围、课时安排、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在开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念和精神的培养,还要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蓉 《知识文库》2022,(23):73-75
<正>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更名为“信息科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很常见,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农村小学,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使用,有经验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2022年我国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蓝图。《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新课标)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培养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信息科技教学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从学科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本文对信息科技学科领域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原则、基本方法与工具进行梳理,给出了一类认识信息科技学科的逻辑框架;指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方法是“建模—算法”,信息科技是一类基础型的科技领域,它的上位学科是系统科学;就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出初步的看法.这些阶段性的认识与讨论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颖 《中小学电教》2023,(10):16-18
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的环节多。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制,多是一个班级的整体教学或者是将两个班级混合在一起教学,这种方式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不够”,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不会”,拉大了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差距。而将分层教学模式引入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进一步缩小班级内的学习差距,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其对于信息科技产生兴趣。鉴于此,本文从分层教学模式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优势和策略,希望能够助力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改革,促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快速得到广泛应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数字社会发展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为新时代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本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和特色是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全新课程,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对广大信息科技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该文从内涵、研制和特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剖析了学业质量标准在各学段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性教学评价、终结性学业考核中应用的建议。以期帮助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为“新课标”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以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切入点,探讨教育元宇宙如何为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提供支撑;然后进一步探索教育元宇宙支撑信息科技课程的实现路径;最后总结并展望教育元宇宙助力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提升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心理特征;聚焦核心概念,整合课程内容,进一步凸显了综合性,反映了科技创新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进阶,进一步凸显了适宜性,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加强探究实践,进一步凸显了实践性,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科技是一门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及发展思维的能力,这一切都立足于信息科技教学基础—“知”与“行”,发展于其上层建筑—“情”与“意”。因此,“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要素与环节,而这些又与德育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等16个课程标准。其中,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课程名称也变更为“信息科技”,开启课程发展的新篇章。至此,我国中小学校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发展历程告一段落。在历史的后视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课程发展经验,钩沉为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和事。王本中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兼任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主任,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余年。他见证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初始时期的学科课程发展历史。本期,我们邀请王本中校长来讲述他所经历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积慧 《科幻画报》2023,(4):196-197
当前,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形势下,让学生们及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科技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设以来,教材也随之不断改版。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信息科技教师,我们怎么结合教材联系当前生活开展信息科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利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不一味灌输;怎样真正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实施教学,让教育更接“地气”,这是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茜 《江苏教育》2022,(68):21-2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后,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课程。新出台的课程标准抓住了信息科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顺应了我国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大趋势,其重要变化表现为科技与技术并重,注重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强化多学科协同育人,因此,基于此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组织需要更加凸显信息科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科技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政策,强调要加强信息科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深入了解我国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未来创新人才,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陈宏斌。本刊编辑:这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您觉得这对于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陈宏斌: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徐斌 《现代教学》2013,(4):69-71
自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采用一纲多本的课程教材体系”以来,上海出现了两套比较有影响的初中信息科技基础型课程新教材,即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科技基础型新教材,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版第一册、第二册,地图版一册外加练习册,  相似文献   

20.
信息科技学科与其他学科是有机融合的,因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全新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类探究性课堂的根本抓手,利用微课堂教学、慕课教学和特色智能课堂教学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有机载体,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径。可见信息科技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来看,只有结合当前的“双减”要求科学规划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从课堂实效性入手,才能凸显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科学性,然而要全面构建有效的信息科技教学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负增效”,让课堂教学高效且有特色,因此,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