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媒介既是人际沟通的中介,又是人机传播的对话者。技术能动性与人类意向性融合催生出聊天机器人、智能音箱、数字人、AIGC等介于人与工具之间的新物种。智能体以传递指令、任务协作、提供社会支持等方式进入生活世界,扮演着信使、代理、伴侣等角色。这种人智协同的实践打破了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研究惯性,“(人—AI)—人”“人—界面—AI”“(人—AI)—世界”成为跨物种交往下的人机传播新模式。智能媒介使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更加通畅,人类能感知到的世界范围也随之扩大,但我们也需警惕AI对人类意向性的控制以及人机传播对人类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40):192-193
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以AlphaGo取得胜利落下帷幕,这对人工智能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从AlphaGo的胜利入手,对"人机大战"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总结了AlphaGo作为机器战胜人类这一事件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从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实施了中部崛起战略。2012年以来,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形成。实现中原崛起,必须有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要面向国际市场,就不得不依托于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中原文化是中原地区的软实力象征,中原文化的兴盛可以促进中原地区的经济繁荣。文章从根源入手,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了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制约因素;结合中原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提出了适应中原崛起需要的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5.
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学院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承担着汉语推广的重要使命。而语言是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语言的同时意味着学习文化,推广语言的同时也必然要宣传文化。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大潮,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开始走向新的历史起点。孔子学院的兴起可以进一步消弭中外文化上的隔阂与国际交往中的偏见,还原真实的中国,因此,它也是我们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东西传播交流: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南京大学谢立龚放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交流高等教育一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毋庸置疑信息社会的出现是20世纪末的、对未来将有重大影...  相似文献   

7.
征集与出版社稿是晚明文学社群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对文学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社群为文人从事文学活动提供了交流平台,成为社群文人相互交流的媒介;社稿刊载社群文人作品,成为社群文人竞相阅读的对象。文学社群既以社集汇文,又以社稿慧人,从而扩大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实现了作者与读者的一体化,其影响力甚至波及"海外"。大规模的社稿社集交流活动,促进了读者身份的转变,扩大了阅读群体。文学社群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而言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余殊 《文教资料》2014,(3):39-40
千年瓷都景德镇,其陶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最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然而,在历史上,因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其在对外交流方面,毫无优势可言。本文从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如今制约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主要因素,说明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作为表述陶瓷术语专门用途的陶瓷英语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晓静 《文教资料》2011,(18):70-71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几个时期华夏古乐与外族外域音乐的传播与交流的研究,分析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碰撞的结果,即强势文化吸收弱势文化.并消化据为己有;而弱势文化一方随着强势文化的传入逐渐被同化.甚至成为附庸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亡,或是作为边缘文化默默存在。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网络传播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生存境遇,对人的文化生存带来诸多影响。在这些文化影响中,文化认同危机的加剧、文化冲突的易发性等问题构成了网络空间跨文化“交流的无奈”。这种交流困境的存在可以从全球化的文化影响以及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加以解释。摆脱这种交流的困境,跨文化网络传播也需走向伦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机工程学     
山歌 《中学科技》2013,(8):22-23
对产品、系统和环境的设计的研究被称为人机工程学,其目的是使人们安全、有效地使用产品。我们设计和制造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供人使用的,我们可能会触摸或握住它们、举起或搬运它们、操作或控制它们,  相似文献   

12.
近代小说观的产生与传播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小说观倡导者的传播观念的变化 ,可见“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近代小说观的提出与传播者的受众目标转移 (由官绅士夫转向平民 )和他们视小说为传播锐器有密切关系。为教化平民 ,促成小说这一传播锐器繁荣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终于成为口号。  相似文献   

13.
14.
明朝初期统治者对外宣敷教化,图书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开始向边缘地区扩散。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国家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往来的桥梁。大量中国图书传入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中外使臣以及僧侣作为图书交流的见证者,推动汉书典籍广泛向周围辐射,海外书籍也由此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外各国在历法、天文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手机》以虚构叙事文本反映了手机对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描绘出当代社会媒介大发展和人际关系疏离、传统价值观念滑落之间的因果关系图谱。如果将新媒介的考察纳入到勒纳"社会演进三阶段"的谱系中就会发现,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应用的确表征着社会进步。但信息传播新技术的介入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人际传播形态的电子对话式传播,而后者的显要特征是人际传播"非在场性"的出现和"感觉上的可靠性"的下降。这虽然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效果,但判断人际传播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标准是个体间"自我属性"的相遇,而非传播媒介的应用及其先进与否。  相似文献   

16.
师生交流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交流是一个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概念,对它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教学内容的传达上。该文以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师生交流的形式、手段、主要内容及不同定位产生不同的效果等,意在使师生交流在更宽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强调媒介即讯息、隐喻、情境,而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更接近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审美素养和跨文化素养,并以形成"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彰显全媒体与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对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从“理论讲解为中心”转向以“案例分析为中心”,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提出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题实践”3个环节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字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餐产生了“汉字文化圈”。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今天的音乐传播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当代音乐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最为新兴的传播技术———网络传播在体现其特有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音乐的网络传播还影响到了当代人的音乐观,也从一定程度上预示了音乐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音乐的网络传播及当代人的音乐观两个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