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受老区土改废债的影响,农村减租减息政策的冲击,加上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原因,湖南农村的私人借贷一度出现停滞。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乡村社会的重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私人财产权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私人借贷也在一定范围内重新发展起来,在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发生了几次大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的重击之下,农村资金严重匮乏,农民生活举步惟艰,农民融资势不可免。新式金融机构和私人借贷以及典卖物品成为农民资金融通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文契看清代福建民间借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福建民间借贷的特点:逐步从实物借贷为主转向以货币借贷为主;小额短期借贷占绝大多数;民间借贷主要是为了渡日、操办婚丧、宗族祭扫或缴纳租赋等,中人九是为经营而融资。这既反映福建农村商品货币经济有所发展,也表明农村逐步贫困化。  相似文献   

4.
舞台上的演员,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主角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他说得多,唱得多,表演得多,配角则是绿叶,是陪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谁该是主角,谁又该是配角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西北农村地农户高利借贷具有户数氏多、利率高、期限短、有抵押和私人借贷等特征。高利借贷盛行的原因是农村现代金融机构少、资金缺乏,农民负担沉重及灾荒的影响。高利借贷产生了深远的消积影响;促使农家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不能自拔;迫使农家失去土地,最终破产;促使农家更加贫困化。  相似文献   

6.
让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让学生争当主角,教师当好有特色的配角,会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大部分卡通片中,主角几乎都是完美的化身(当然shrek除外),而配角们却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小毛病。然而小人物也可能成为大英雄,总是有那么几个小配角会不甘寂寞地跳出来,调皮捣蛋、插科打诨,抢尽了风头,也带来了欢笑。也许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果你也是小人物,只要坚持做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比主角更光彩。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间借贷是发生在农村的,没有被官方监管、控制的农村金融活动,其是缓解农村资金缺乏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形式.农村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是由于正规金融的缺位、农村民间借贷自身的优点、农村闲散资金的存在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正呈现规模逐步扩大、服务对象确定化、高利贷现象突出的现状.其发展中反映出农村借贷存在对农村金融秩序具有影响;易引起债务纠纷;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等问题.需要采取加强政府对农村借贷的规范;健全相关的法律、打击违法现象;工商、银行、审计、税务等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等措施,以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阅读小说时,人们总习惯把目光聚焦于主角身上,而往往忽视配角的作用。不错,配角在文中只是陪衬,其"出头露面"的机会较之主角要少得多,作用当然不能与主角相提并论。但是,"红花还需绿叶衬",配角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一、弃师道尊严,营造宽松氛围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不是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服务者,应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身份调整为主动探究的主角身份,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社会信用构成体系中,企业信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它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徽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及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加强安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章乃器发表大量文章阐述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其信用统制思想开近代中国系统阐发信用思想之先河。他从民族立场出发论述统制经济思想,强调中国进行信用统制的必要性。在货币信用与信用制度变迁关系方面,主张以信用工具的改良和发展,去切实推进中国信用状况的改善。章乃器的信用统制经济思想对促进近代上海社会信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嘉兴市围绕"两分两换"而展开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制度不尽合理、金融资源安全性保障不高等影响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唐代农贷体系的演变,观察唐代社会经济的运行。通过研究借贷关系的转变,即由关系型借贷向契约型借贷转变,由被动借贷向主动借贷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益性的转变,可以发现唐代农贷体系以关系型信用为主,借贷契约制度发展迅速,后者成为传统社会农村借贷由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演进的标识。这种演变,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流转,代表了商品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农村资金流向等情况的变化, 主动调整其信贷政策。以惠州市惠阳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改革为例, 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调整方向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不良贷款率高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农村经济形势。我们在考虑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立足于实际,承认地区差异,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探寻适合本地区的改革模式。文章从实地调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出发,由点及面,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预卖作物是高利贷借贷的一种方式,广泛流行于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其存在的种类之多,是世所罕见的。预卖作物借贷具有季节性、隐蔽性、残酷性等特点,它是一种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剥削形式。它给广西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资金问题始终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处在农村基层的信用合作组织本应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普通农民从中受益很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存在有业务经营方面的问题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信用合作组织自身没有合适的定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我国的农村信用组织应该是一个受到政府扶持的半公益性组织,政府应在其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对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与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剖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较为紧张的局面。通过对江苏高淳、溧水两县中小企业实地调查,采用基于诱导式询问信息的直接衡量方法,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情况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验证商业信用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37.37%的中小企业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获得商业信用能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以往的研究低估了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继而,对如何更好利用商业信用使之为中小企业服务,得出如下启示:一是地方政府适度举办融资辅导会;二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三是推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