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就不同《诗经》分类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依据作了一定的整理和概括,以《诗经》现代分类(以《分类诗经》作代表)为突破点,对《诗经》的文学阐释表达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皮日休尊经重道,奉<诗经>文本为圭臬,这与晚唐时代特征有密切关系.受人生经历影响,他在引论<诗经>时部分反对<毛传>,坚决反对<孔疏>,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诗经>阐释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诗经》客观上具备礼教功能,特别是先秦时期文学概念尚未为人们所细辨之时,传播教化的功能便由《诗经》承担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诗经》的传播形式,主要表现为部落文化遗力、有组织的扩散、自然发散等三种形态,这也是《诗经》早期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诗经》中诸多歌吟和感叹女性之美的诗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先秦时代对女性美的要求与后世传统社会有较大的区别,高大健壮的女性被视为最美的女性,最受君子欢迎。女性之美与男性之美并无明显的不同,只要高大健壮、眼睛明亮,不论男女都是美丽的。此种关女观的产生与宗法社会要求女性多生多育以使家族繁衍和壮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内容,对先秦旅游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并认为先秦旅游可分为政治型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两种,其中新婚旅游,宫廷游猎,节日游赏是先秦旅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有不少与舞蹈有关的诗,本文把这些舞蹈诗分成表演性舞蹈诗、宗教祭祀舞蹈诗、民间乐舞诗三类.在分析这三类舞蹈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民俗阐释,并对其民俗价值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课堂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从三个层面对经典诗歌的内涵作出富有当代性的阐释:一是在辨析原义时重视文化解读,二是在解析文本时突出情境阐发,三是在分析形象时启发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8.
从《诗经》看先秦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质上讲,《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记录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文献。《诗经》三百余篇作品中反映了人对“天”的认识,人对祖先的认识,以及人对自我的认识。三者既是《诗经》表达理性认识的三个重要方面,也同时呈现出《诗经》所承载的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10.
<隋唐史>是岑仲勉在隋唐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对陈寅恪隋唐史研究的观点多有批评,主要集中在关陇集团、隋唐制度渊源和牛李党争等问题上.二者观点相异的原因,在于岑氏<隋唐史>和陈氏"二稿"在编撰目的及体例上不同;二者立说的视野、侧重点亦相异.陈、岑二氏在隋唐史研究领域的各自建树乃至局限,恰恰构成后来研究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结晶的《诗经》,是中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之一。在教学中,《诗经》一般都被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丧失了先贤立言之本意。从《诗经》的创作、收集和功用可以看出,《诗经》是源诗教而生,为诗教而用,三百篇皆有关君臣、夫妇等人伦大道。在《诗经》教学中加入义理阐释的内容是符合《诗经》源政治而生的本性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咏读中修身养性,培养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西周春秋时期是男女性别角色确定的阶段,"男女有别"被置于"礼"的规定之下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本文通过探讨《诗经》中玉与女性描写的关系,证明了《诗经》中的女性并非完全处于男权话语之下。同时,女性审美的独立性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美学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3.
1.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4.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对《诗经》的山水描写作一个系统的理解用文化的,地理的,自然的,心理的视角来作现代的揣测,从而使之更接近于作品本身,抛弃种种附会言说,文章仅做了点浅尝辄止的发掘,万物有灵观念下山水崇拜的遗存,寓志情于山水并焕发国家意识,道德化,秩序化山水并将山水客观自然化,重实用,轻审美的意识共同构成了周人的山水认识观念系统,而正是劳动生活,地理面貌,自然现象等诸因素的外在影响共同衍生孕育了这些观念并使之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有深刻的体认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抒情主体有明确确认 ;2、“《国风》里巷歌谣说”的立足点是对以个人情感为核心的抒情精神的深刻体认 ;3、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文学表现手法有清醒的认识 ;4、《诗集传》以“赋”、“比”、“兴”分配《诗三百》每篇各章 ,完全是从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7.
18.
强制阐释现象不但存在于中国当代学者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受领域,也存在于诸如《诗经》等传统文本阐释中。毛亨、毛苌《毛诗故训传》及郑玄《毛诗传笺》以《毛诗序》的说法为前在立场对《邶风·静女》的阐释就是典型的强制阐释。为了迎合这种前在立场,毛、郑不惜改变该诗大多数词语的训诂,甚至改经以就注。我们今天阅读《诗经》,应理性地对待《毛诗序》。既要合理地利用它,又要避免受其过度影响,以免对作品产生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如陆玑《草木虫鱼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