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银忠 《中学历史教学》2006,(1):35-37,68,69
[专题解读] 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小平寺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伪装中立进行调停,实则联合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两国合作进行了反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3.
徐兴虎 《新高考》2007,(2):30-33
【考点指津】 1.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 (1)内因: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决定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这是日本侵华的内因;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外因:①当时国民党正忙于“围剿”红军,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②日美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美国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推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和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此后中美关系解冻.由对抗转为对话,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不过,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会使双方获利,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币原外交和德国的斯特莱斯曼外交是两国针对当时国际及国内形势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两者看似相同,实则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斯特莱斯曼外交旨在通过"和平"与"和解"的方式恢复德国的国际地位,而币原外交旨在通过"协调"和"不干涉"的方针维护和扩大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6.
采取对华走私的“特殊贸易”,是日本政府一贯推行的“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和必要补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利用吞并朝鲜后的地理优势,策动朝鲜浪人大肆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猖獗的走私活动,这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华走私狂潮的前奏。与朝鲜接壤的龙井村、珲春、安东等海关辖区,朝鲜浪人的走私最为猖狂,也最具代表性。其走私的方式主要有徒步走私、骑自行车走私、通过铁路走私等几种。朝鲜浪人的走私如此猖狂,主要是因为关税的提高使走私者和商人有利可图,在日本的包庇与纵容下,朝鲜浪人充当了日本对华走私的马前卒,而中方缉私力量薄弱,缺乏法律保障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陆奥宗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外交大臣任内施展外交手段,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故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被称为“陆奥外交”。“陆奥外交”决不是非侵略性质的“和平外交”,而是预谋战争的“开战外交”。它执行的是一种“傍强”的外交路线,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做靠山,远交近攻。“二战”以后,日本对其侵略亚洲各国的罪行从未进行认真的反省,有一些人认为日本战败乃是背离“明治遗产”、即“陆奥外交”指导的结果,力图将日本外交又拉回到“陆奥外交”的“傍强”路线上来,值得世人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1):106-112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政府在"开展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名义下,实施了所谓的"对华文化事业"(后改称"东方文化事业"),并组建了"(日本)学术艺术合作委员会"与国际联盟进行合作。就其本质而言,两者均为日本政府内政的一部分,都是日本政府所施展的文化外交手段之一。前者实为针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而后者则为面向世界的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人...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  相似文献   

12.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既定方针,是积极推行其基本国策“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台独”阴霾是有其历史渊源的,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在日据50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使“以台制台”,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化侵略政策,斩断中华化的脐带,摧毁中华化,实行“皇民化”。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造成大和民族人口的绝对优势,达到其永远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推行“武装移民”政策,并于1936年将其确立为日本的重要国策。在移民侵略政策下,来到中国东北的10万日本“青少年义勇军”全部加入了日军的作战部队,沦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论三四十年代日本对华宗教政策刘朝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战火延伸到中国内地,占领了我国大片领土。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日本在占领区极力推行思想奴化政策,利用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本文以日本在华宗教活动为出发点,从六个方...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以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为首的日本佛教各教派追随日本政府对华侵略、在中国各地开教立寺,传教布道,在宗教输出的同时,从甲午战争经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战争、直至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均配合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诸如派遣随军使、战场布道、鼓励杀人甚至直接上战场参与进入南京的战争等大量的侵略活动。自古以来的“镇护国家”、“王法为本”的“入世”、“附政”精神传统成为其处理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与政府的侵略国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政教一体的特征。其重大的战争责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8.
三、我们对人权问题的基本态度可概括为十二个字:“反对霸权;捍卫主权;保障人权。”首先是“反对霸权”。前已说明,美国推行人权外交并不是在捍卫人权,而是以人权为武器推行侵略别国、西化分化别国的政策。实质上是新型的霸权主义。而今年3月24日起对南斯拉夫的野蛮侵略又把霸权主义推向一个新的更危险、更具威胁性、虚伪性的新阶段,即以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名,将人权外交与军事侵略更紧密结合的新阶段,是把伪善与残暴更无耻地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我们知道,贯穿美国整个对外政策的一条主线是扩张,这是美国进步学者也承认的,如美国外交史学…  相似文献   

19.
“思想战”是日本对华“总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日本对青岛实施“思想战”的形成、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剖析。青岛是一座深受日本影响的城市 ,早在日本对青岛第一次殖民统治时期 ,“思想战”已具雏形 ,及至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 ,适应全面侵华的需要 ,“思想战”正式形成。“思想战”包括宣传侵略理论、控制舆论工具、传播腐糜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四大方面的内容 ,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曾制造了一个叫做“满蒙”的政治地理名词,相应地制定了侵略这一地区的“满蒙政策”。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满蒙”这个地域概念经历了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相应地每个历史时期的“满蒙政策”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具体目标。从地域范围来看,日本“满蒙政策”经历了由“南满”→“满蒙”(南满、东蒙古)→“满蒙”(东三省、东蒙古)→“满蒙”(东北四省、东蒙古)→内蒙古(察哈尔省北部)→“蒙疆”(察哈尔省、晋北、绥远省)的演变过程。在每个发展阶段,日本“满蒙政策”的不同内容和目标都是为其侵占中国、称霸亚洲各国的侵略行动服务的。这是日本“满蒙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