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虚无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是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一脉相通的。因“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英汉文学作品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分析,从美学审视角度论述了夸张修辞格的美学功能。并指出,有分寸地运用夸张有利于渲染气氛,激发联想;塑造人物,出奇制胜;取境高远,夸能显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守虚静性的特点,成功地创造了游仙诗澄净精纯、空寂虚灵、冲淡玄静的“空灵”意境,美学价值甚高,对同时代或后代的诗歌或其它文学样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彭沈莉 《文教资料》2008,(34):54-55
文章从重新界定乌托邦入手.勾勒出一些文学作品的乌托邦背景,最后以美学层面结束,从而显现"乌托邦"对于文学艺术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寒山诗歌被刘大杰先生赞为有"高远空灵的情趣".寒山诗歌"高远空灵"背后却有"幽寂悲凉"的感伤.冷峻的对比手法,人生象喻及清冷色调与意象的运用是使寒山诗歌呈现"幽寂悲凉"的感伤的方式;人生无常的感受,坎坷悲辛的人生际遇,及佛学思想的影响则是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空灵美和美学内涵,强调“空灵”是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并指出虚实相生的造境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8.
梅仲蘅 《文教资料》2009,(31):54-55
本文结合文学作品中具体的描写事例,分别从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绘味五个方面,对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进行了阐述,这对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丰富作品的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宝海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4):35-37,39
从布莱希特“间离化”美学理论出发,诱视了中国古典小说《促织》,主要分析了《促织》中形象“变形”艺术手法的使用所造成的“间离化”审美效果,并进而思考《促织》的思想价值,论述了《促织》对封建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所具有的客观提示作用。说明了《促织》的创作实际一定程度上合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主题和表现手法方面将《促织》与西言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表现“异化”主题的经典作品《变形记》作了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传统美学的自然观基于宇宙与生命、艺术的浑然同一,不存在对象化的"自然界"概念.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学以本心释自然.儒道交融于魏晋玄学的性情观,并进而与佛学激荡生发出禅宗的空灵观.<文心雕龙>将自然这一哲学范畴进一步美学化,使"贵自然"成为中国艺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1.
李秀华 《双语学习》2007,(5M):110-111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知白守黑”和“计白当黑”的手法是一种特有的、非常高明的艺术处理方法,其渊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它以空白表达实体形象,以虚空塑造事物,增加了画面的韵律美,具有中国画所追求的“畅神”‘‘逸气”的空灵之感,从而构成了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作家往往以自然风物、山川遗迹为质点来畅神达意,自然山水就具有了与作者主体心境交相辉映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了自由舒展、真实纯净的艺术风格和空灵深邃、宁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同时,在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和变革,使散文具有多元化、开放式形态,散发出一种兼收并蓄、异彩纷呈、回味悠长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性描写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学性描写也有美丑之分,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的性描写,本质上应为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性描写应该为作品主题服务,应当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应当为创造艺术美而存在,不能为性而性,把文学与性科学混淆,使性描写做了作品的佐料.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以“境界”为诗词的最高层次,并把它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这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所以,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本质、美学特征、评判标准和类型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功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隐喻和比兴作为中西诗歌不同的表现手法,源于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表现了中西诗歌不同的诗性思维,形成了中西诗歌不同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标准。中国新诗的变化也与隐喻和比兴这两种手法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翻译者通过充分揣摩原作的文学情感、文学意向及文学意境,将其美学价值完美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其美学特征和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后,来认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探讨美学价值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甘婷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31-32,35
巴塞尔姆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雪公主》中颠覆了传统的、生硬的美学价值体系和道德说教,试图利用新的手段来解决文字衰退与僵化的问题,从而发现并且构建文学作品中具有"毁灭性"的艺术美。他的"毁灭性"创作美学的本质内涵是: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获得短暂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9.
空灵,属于我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具有典型的东方神密主义色彩.它作为一个专题论述,始见于清人黄钺《二十四画品》中的“空灵”①,但其渊源却要追溯到老庄.老子最早提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②的“妙在恍惚”的美学主张,这是一种原始的空灵美的观念.到了庄子又分别从创作和接受方面提出了“言不  相似文献   

20.
宋代隐逸词所表现出的对自然清景的孜孜以求,对现实处境的有意丑化,清迥绝俗的人格形象,澹泊空灵的美学风格,浓厚的理趣色彩和谐俗趋向,构成了其独具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