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词汇研究备受学者关注,以《论语》词汇中的一个小类——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它们在同义关系上进行词义和语法上的辨析,并探究同义关系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探索它们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双音化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如何确定语义角色的基本原则和细察《盐铁论》的动词状态之后,可把其单音节动词的语义角色分为4大类14小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而且也是语法研究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标志体意义的一种特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以动词重叠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很多。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动词可以重叠,什么情况下又是不可以重叠使用的呢?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动词重叠范围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文献词义系统较完整地保存了汉语早期语言词义及其凝聚的核心义;同义词的广泛运用则体现了古汉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古人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对<庄子>一书中的部分高频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辨析,尝试运用词的本义、引申义、词源意义、语境义、配价理论等方法来发掘同义词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5.
以西汉时期的重要史书<盐铁论>作为研究语料,对其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了考察,穷尽式地统计出该书单音节动词同义词105组,并进行了辨析,根据辨析结果总结出15种同义词的差别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9个"单音节动词+于"构成的动词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它们的词汇化关键在于"单音节动词+于"和后面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又可以分两种情形:一是"于"的介词义包含在前面的动词中;二是"于"可以看作没有介词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V全部用例考察的基础上,从句法功能,表达功能(从时间特征看)、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两式的差异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汉语动作动词自身语义中内蕴了大量体现行为“方式”的语义特征.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内部语义系统中“方式”特征的提取、考察和描写,结合范畴化认知,梳理词内“方式”语义范畴的层级和类别,指出“方式”特征是动作行为的一类具有区别性意义的特征域,有的已深深内化在汉语语言表达认知之中.  相似文献   

10.
《盐铁论》的动词研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时把列入考察范围的单音节动词的语义特征分为四大类,并考虑其特殊情况,然后确定其词项。  相似文献   

11.
对单音节动词重叠中的单音节动词"AA""A一A""A了A"进行研究,通过设置合理的调查问卷,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使用动词重叠产生的偏误进行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偏误类型,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及教学建议,使留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更好地掌握动词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2.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一部综合性的农学全书,里面包含有许多具有农业特色的语词.在对其词汇子系统--单音节动词同义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义位"上的同义词组,依据各种语义关系组成不同层级的同义词组群,其语义不断推演,共同形成严密的语义网络,体现出本书语义系统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单音节动词在实际语用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研究单音节动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从单音节动词的分类、语用功能、搭配功能、句法功能和重叠五个方面勾勒出单音节动词研究的轮廓,认为单音节动词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网络流行词语"雷人"的出现和高频率使用,引起了我们对这类词语法特征的思考,通过分析,本文把它归纳为"单音节动词性成分+人"式形容词。本文主要探讨这类形容词词汇化的过程及形成机制,共性条件包括去词汇化的内部语义特征,"单音节动词性成分"和"人"的高频率紧邻出现,使动意义的凸显和不带宾语四个方面。同时,这类形容词词汇化的内部发展历程与机制又存在着个性差异。而且,它们词汇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处于江淮官话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洪集方言有若干使用频繁且蕴含地域色彩的单音节动作动词。这些动词依据其字音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字音对应型”“发生音变型”“有音无字型”。结合古籍文献,勾连古今音义加以考究与阐释,进而为方言词汇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语义对应词”除了形式的差并之外,在词义上依然存在许多方面的细微差异。尝试引用“‘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比较普通话与苏州方言部分单音节动词的概念义差异;通过词义的概念义及色彩义的差异比较,研究分析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对应词复杂多变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黎敬 《现代语文》2007,(10):42-44
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8.
在简单评述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古汉语心理动词的判定标准。从所带宾语、状语、补语及其过程表达几方面讨论《世说新语》心理动词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列子》书中心理动词主要分为正面心理动词和负面心理动词,其中负面心理动词的个数和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正面心理动词;书中单义心理动词分为两类,多义心理动词也分为两类。分析书中心理动词的意义归属,可以掌握特点、发现规律,更好地研究词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0.
韩瑜 《现代语文》2009,(11):92-94
汉语的形态变化较少,词缀的数量也很有限。但在徐州方言中,其词缀数量则相对丰富一些。本文主要论述了徐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加后缀组合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并具体阐述了这类词的重叠构形、词类的划分、词的色彩义及与普通话词义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