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读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读经教育在我国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将经典称为名著(Great Books),认为名著代表了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永恒性,并提出了“名著”课程观。借鉴永恒主义的“名著”课程观,我们可以从读经的价值、读经的选择和读经的方法三个维度得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儿童读经教育这一原本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被宣传、夸大地愈演愈烈,这一社会性现象表现出我国教育界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读经教育究竟是"启蒙"还是"蒙启",这一争议本质上反映出对待传统文化持有的态度问题以及文化延续与时代精神建构两个关系的和谐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议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保守主义阵营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决定的。根据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不同阶级集团的起源,可以分为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思想来源、历史发展和阶级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设计上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三大教育思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美国公共教育思想立足的根本.学校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还是制造社会问题的根源,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同的回答.根据这些不同的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潮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新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新进步主义,并且,在这三大教育流派间不断论争的影响下,形成了当代美国教育研究与分析的两条基本路径:阐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历届政府发起或支持课程改革,试图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共同文化与核心价值,呈现出新保守主义趋势。与国家课程改革相呼应,美国教育新保守主义者也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共享共同文化,并与政府取得联盟,积极推动国家课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经典名著阅读的核心理念是永恒主义教育理念,该理念与通识教育有诸多契合之处。通识教育的内涵强调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培养整全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基本性与精深性相结合,也正契合永恒主义教育理念的精髓。因此,大学教育需要确立经典名著阅读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试析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论争中的保守主义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论争中,持极端立场的保守主义者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观多有批判和指斥。深入地剖析保守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及其理论根据,有助于加深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受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思潮影响,美国教育主张面向广大市民,学习经验课程,以让教育适应生活,因此,永恒主义应运而生。不难看出,永恒主义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通之处正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  相似文献   

11.
北美殖民地创建之初,古典教育①占据着教育系统的主导地位。在美国立国后,急于为美利坚探寻新路的改革者们对传统的古典教育发起了挑战,他们认为,随着时代的演进,古代语言和知识已经失去了原先存在的实用功能价值。这引起了支持古典教育者的不满,他们发文维护古典语言和文化的权威地位。双方掀起了美国立国后关于古典传统教育的大辩论。由于这场辩论发生在美国国家建构的语境下,所以从学术讨论上升到了政治论争的层面。在这场论争中,反对者和辩护者双方表达了对共和国公民素质和教育功能的考量,以及明确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的思考,辩论为日后美国教育和社会的变革预留了重要的思想和话语资源,推动了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场关于古典教育的讨论对于当代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trategies in schools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action‐planning skills are explored. The student skills required for effective action planning are defined, and means of developing them are identified. Attention is also paid to the nature of the teacher skills required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skills, and the means of developing these teacher skills. Potential links with teacher appraisal schemes and with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re noted.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学费有"成本分担说"和"价格说"两种观点,由此也产生了"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的论争.主张"政府定价"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基于"获利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主张市场定价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基于"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本文结合学者们的论争,时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订的主体、依据、监管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C·芬彻为《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一书写的介绍文章。文中介绍了选书的目的、原则、方法 ,以及这 1 0 0本著作的主题、领域和作者的情况。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 1 0 0本美国高等教育名著。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大学开展的中国版“名著选读计划”是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观在现实教育中的具体反映.名著因其历久弥新、广泛认同、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等特点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理智发展和良好品行的养成.为此,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教师需要发挥“适度的”引导作用,学生则必须持有自我负责态度,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将名著阅读计划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6.
辩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目前对如何在高校中构建"辩论教育体系"的研究很少,具体的辩论教育实践也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因此,这需要我们研究高校中学生对辩论教育的需求状况和辩论教育的实现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使之系统化。通过对普通大学生接受辩论教育的意愿、状态的调查分析,从数据入手,本文提出了在高校中将"社团训练比赛"、"辩论知识讲座"、"公共辩论课程"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有层次的"辩论教育体系",以服务于学生和专业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职业教育法案立法主体包括院内立法主体和院外立法主体.院内立法主体包括美国国会、总统及最高法院,国会主要通过提出与审议议案来创制立法;总统通过国情咨文、个人演说等形式发挥立法建议权及行使立法否决权,最高法院起着规约立法方向的作用.院外立法主体主要通过影响立法人员、增强自身影响力、营造支持性环境、参与议案起草工作、在立法听证会上陈述现点、推动议案审议通过等方式影响职业教育立法.这两个立法主体在职业教育法案立法过程中呈现多元博弈的特征,对我国培养职业教育立法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素质教育争论,面临理性精神缺失的挑战。各种披着辩证法外衣为应试教育辩护的形而上学和诡辩的流行,就是理性精神缺失的一种表现。诡辩违反唯物辩证法和逻辑规律,似是而非,混淆视听,已成为人们认识素质教育的思维陷阱,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因此,我们要坚持理性精神,借助辩证法和逻辑学工具对各种诡辩进行揭露,以利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塔克-伍德”命题的提出引发了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长久争论。这一争论主要涉及四个主题:马克思对正义的看法,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依据,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观点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许多误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探求“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真实原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与正义”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面临较大的挑战.贵州民族地区集中办学不仅导致贫困农村学校的缺失,并加重了学生上学、家庭教育开支的负担,许多儿童从学校流失.学校是嵌合在社会之中的,而现代化教育模式与民族地区农村的脱嵌,形成“学校-社区”二元对立模式,学校成为孤立于社区之外的教育机构.民族地区学校之所教与学生之所需不符,学生对外来学校的不适应导致心理排斥.民族地区教育新模式应从社会发展的视野,构建与社会一体化的学校,将学生真正纳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