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和谐”的主旨,主要包括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当前人类社会的行为认知以及对人类思想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集中阐述了老子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方法内容及修身之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老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培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世界翻译史上除《圣经》外,译本最多的典籍之一。法国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回应其翻译召唤的国家。1842年首个《道德经》法语全译本的出版,带动了整个欧洲重新认识中国哲学家老子、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在此后的三个世纪里,《道德经》在法语语境下的传播,经历了以学术化翻译为开端、以大规模复译为发展、以跨文类衍生创作为特点的三大历史阶段,与目的语文化不断交流互动,生成了丰富的译本形态,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中的《解老》和《喻老》篇,是韩非对老子《道德经》的解释,它是我国哲学史上解释《道德经》的第一本论著。在《解老》和《喻老》等篇中,韩非继承了先秦朴素辩证法传统,在解释《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对老子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老子哲学思想被道家学派奉为其始祖,不仅仅对我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以来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道德经》包含三方面:一:常、道、反;二:无为、无不为;三:守柔、不争、小国寡民,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道德经》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层层分析,诠释《道德经》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中所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书中对自然规律系统而深刻地认识,正是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典型的生态主义影视文学作品《阿凡达》承认自然在地球上的地位和价值,提倡尊重自然规律,反对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的有机结构来满足人类的贪婪和欲望。这正符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主义观。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学及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全文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中国当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童话作品是怎样受《道德经》的影响、怎样形象化地言说着《道德经》的部分思想观点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也在不断遭到破坏。《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当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严重,故在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不仅为中华文化提供形而上根基,也具备世界意义的思想性与建设性,可以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当前的《老子》及老子哲学研究主要有三个向度:基于《老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比较的文本释读,基于《道德经》相关注解与实践演进的意义揭示,基于全球思想背景特别是中西哲学比较的当下价值及未来发展等。需要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三个方面理解人类文明的未来展开。老子思想的非宗教性、“和”价值的优先性以及处理问题的开阔性,使得其参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备引领意义,并作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刘峻杉 《教育学报》2012,8(1):97-105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无”、“德”与“一”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之后,老子思想中“天德”的意义和地位才能突显出来.“天德”是人德的内在决定力量,人在婴儿阶段都曾丰厚地拥有过,而随着人的成长,“天德”不断消耗,人也愈难与之相应.“天德”支配善恶又超越善恶.“德”的系统性和“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决定了“天德观”视野下道德的开放性.老子“天德观”有助于重树道德信仰,呼唤德育“修身”范式的实质性回归,并指向了德育生活化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是动态的,它必须与时代、人类的精神和语言的发展同步.人类的理解水平、精神需求的水准、语言发展的进程等是文学翻译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内涵.<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被世人瞩目,随时代发展,我们有必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其思想,这就是典籍重译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道法自然”与教育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道家所向往的自然之道,可以弥补“模拟世界”带来的缺失;道家所推崇的天真之性,可以平衡高科技引起的情感倾斜;道家所乐谈的虚静之心,可以造就有利于生化育的精神状态;道家所追求的中正之路,可以帮助人们改变由于走极端所造成的种种失衡现象。《道德经》对生命本真的深切体悟,为我们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由辨正学界对《原道》篇中"文"、"道"、"德"、"自然"等基本概念的不同意见入手,探索《原道》篇的精义。作者认为,刘勰在《原道》篇中所说的"文"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形象或符号组织,这比以往文论中本来就属于广义文学观的"文"的观念外延更大。但由于刘勰将"文"与"道"结合起来思考,认为"文"是"道"所派生出来的万物的属性("德"),实际上便是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思考文学艺术的本体,体现出深刻的反思意识。而刘勰立足于"文"、"道"、"德"三个基本概念的论述逻辑更是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尝试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文论步入了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陶渊明一百二十多篇诗歌中,涉及“固穷”的占三分之一强。特别是《咏贫士》组诗,对此表现尤为集中。在写作《咏贫士》前后是诗人内心矛盾极为激烈而急需寻找心理慰安的时候,此组诗正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过重要影响,成为他精神的重要支撑。那些以《咏贫士》为代表的表现固穷题材的诗歌,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后期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老子》内容博大精深,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从中吸取精华,培养求真、行善、崇美之品格,锻炼“反者道之动”之辩证思维,采取“无为而治”之管理原则和“水式”管理艺术,最终建构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德性伦理是一种关注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并以实现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道德。德性伦理要求校长成为德性领导,校长德性领导应注重在真正的"人的意义世界"中展开其领导行为;要慎用权力、以德服人,重视道德领导的价值;应成为学习型领导者,并自觉提升自身领导力。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要是针对明朝中期"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以及当时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提出的,其用意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人心存善念,即澄清道德意念与纯化道德动机。二是人人践行善行,即以道德认知引导道德实践和以道德实践扩充"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陶行知极其重视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和修养。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育人思想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可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方法。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因此,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our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an all-round,multi-level social transformation.Thu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moral standard are also showing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However,the problem is that the social morality of people began to decline;the old value system used to accept by us is collapsing gradually,while new value system has not formed yet.In such a situation,whether we can properly solve the problem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but also decide the destiny and future of our country.Therefore,the key to solve the present moral education is to establish new order that fits our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As the originator of moral education,Confucius and Socrates' educational thoughts have been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Confucius,the founder of mor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established a complete set of educational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 humaneness" as the core and " ritual" as its form of education.Based on the concept of " humaneness",he proposed filial piety,love and loyalty etc.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whenever at his time or that of ours.Socrates is also the father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who created a set of system,in which " goodness" is the core of his thoughts. " Know yourself" and " Virtue is knowledge" are the most famous concepts of his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