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物理》八年级上册P 2 4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 4小题———小小音乐会。用8个相同的空啤酒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 (水的体积依次增大 ) ,从左到右敲击它们 ,就可以发出“1 ,2 ,3,4 ,5,6 ,7,1 ·”声音来。即演奏水瓶琴 ,原图如下图所示。图 1 水瓶琴  事实上 ,按照课本上原有的顺序演奏(从左到右 ) ,其结果恰恰相反 ,即是“1 · ,7,6 ,5,4 ,3,2 ,1”的声音。是笔者弄错 ,还是书中有误 ?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实验探究 ,结果验证了上述的事实。探究过程如下 :1 实验第一步 ,按照课本上的顺序摆放好瓶子 ,并依次灌入不同高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评价与反思、获得结论,其中有些环节可以交叉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反映在实验习题的解答中.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评价与反思、获得结论,其中有些环节可以交叉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反映在实验习题的解答中。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九年制 (上册 )第三章证明 (三 )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 ,有这样一道做一做试题 :任意作一个四边形 ,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 ,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 ,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要解答这道题并不困难 ,只要连接一条对角线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就可知这个新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把这个问题再探究下去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将四边形的四边中点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新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从特殊四边形出发进行探究。比如 :( 1 )将矩形的四边中点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新四边形是菱形 …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突出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相应地,新教材也就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内容。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的一些习题就极具探究性。物理是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学科,一切理论都要能  相似文献   

7.
许文 《物理教学》2010,(3):47-48
当前一些高考复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道力学习题:如图1所示,质量相同的物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A,在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关于两物块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改使教师面临过去从未有的挑战:课程理念的挑战,课程目标的挑战.课程实施的挑战……课程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讲则是一次职业革命,迫使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地总结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要  相似文献   

9.
10.
课本习题是知识应用的浓缩,是数学问题的精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利用典型习题所特有的内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起到良好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时的解题练习中,如果我们光是想着解决问题,而不对其进行深入探究,那么解题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深入探究题目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解题方法的探究。一题多解,既能帮助我们理解相关知识点、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下面就从一道习题入手,对其解法进行探究,抛砖引玉,以期同学们在今后的解题中多思考、多总结。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l所示,两根互相平行、电阻不计、足够长的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口角放置,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导轨上端用导线连一电阻R.有一电阻不计的导体杆AC与导轨垂直接触,且接触良好,并能无摩擦地沿导轨下滑.在AC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AC杆做什么运动?最大速度为多少?  相似文献   

13.
<正>题目如图1,已知A(-2,4),B(6,2),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S△ABM=20;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首先考虑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采用面积法.要用面积法就需要考虑M点的位置.点M在x轴的负半轴上,根据面积计算构图的不同运算关系,M点的位置有图2和图3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P90有这样一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Q分别在AD、DC上,且PD=QC.求证:BP=AQ且BP⊥AQ.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第136页的第7题是:已知a2,b2,c2成等差数列(公差不为0),求证:b+1c,c+1a,a+1b也成等差数列.此题的证明并不难,我们感兴趣的是该问题的逆命题成立吗?笔者发现:命题若b+1c,c+1a,a+1b成等差数列,则a2,b2,c2也成等差数列.证明由b+1c,c+1a,a+1b成等差数列可得b+1c+a+1b=c+2a,因此(a+b)(a+c)+(b+c)(c+a)=2(b+c)(a+b),即a2+c2=2b2.所以a2,b2,c2成等差数列.于是,我们有:定理1设a,b,c∈(0,+∞),则a2,b2,c2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1c,c+1a,1a+b成等差数列.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这样写道:当你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往往要处理大量的习题,很多教师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往往满足于学生会做,而不去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该题的内涵、处延,挖掘课本习题的内在功能.对于一道习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对这道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一道就能解决一类题的本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里介绍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例题已知数列{an}中a1=5,a2=2,an=2an-1+3an-2(n≥3),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笔者除按照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解答该题外,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践行课标对能力考查的要求,以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客观地、全面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求异创新能力.通过深入探讨,发现很多求通项的数列题有其共同特性并可化归为此类型.现给出利用一元二次方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同一道题目,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各异,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到多种解法.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能得到最佳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类关系比较隐蔽,头绪复杂的问题,往往通过构建一个图形,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问题易于理解.这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一种方法.现举一例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