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曼曼 《教育》2012,(34):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以上是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人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叫做"剩生",也就是各类学校招生后剩下来的那些"没人要"的学生,中职学校要让这些"剩生"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  相似文献   

2.
山水  梁金 《中国教师》2013,(6):24-27
<正>一、在教学相长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中国教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过去的体育课堂常常是"放羊的课堂",您是如何看待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呢?体育课是如何体现"教学相长"的呢?孟文砚:我认为在任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备受关注的。第一,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课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范例性。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导读。导读就是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终教会学生读书。导读的关键是教师的"导"。叶圣陶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张志公先生也认为导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导",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读"。教师的"导"要有启发性,"导"的任务是使学生读得更好。怎样"导"呢?现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2,(Z2):82-83
什么是有效作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还是教师精讲精练的?在对作业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存在极大差异。如:教师眼中的好作业与学生眼中好作业的差异;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学生可操作之间的差异;教师作业单一性与学生多方需求的差异;教师作业批改、评价方式与学生认可度之间的差异。因此,背离学生"作业观"和心理需求的"精心设计""精讲精练"的作业,鲜有能达到既定效果者。我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陈东生 《山东教育》2011,(Z5):43-45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不是就无所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与文本思维对话,提高阅读质量。美国全国教育学会1961年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就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效课堂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1.课堂上应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张三真笨,这道题,我已经讲一百遍了,他还是不会做.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欲速则不达,在刚学完一章内容后,就拿中考经典题让学生做,有些学生做不出来,我们就应该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原因是在学生,还是教师授课的方法?首先,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吗?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吗?每讲一道例题就要仔细剖析:审清题意、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是"先学后教"的前提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先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常问自己:我了解学生吗?学生原有的认知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追梦     
教语文,是语文教师天天过的日子。学语文,是学生们天天过的日子。如果问一句:我们的教师语文教得幸福吗?我们的学生语文学得幸福吗?我们会听到怎样的回答呢?哪个教师不愿把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哪个学生不愿把语文学得多姿多彩?人心所向,大道至简,"享受语文"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沧州语文人"不懈地追寻着梦中的那个理想家园:共享语文每一天——  相似文献   

11.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是五河县的教育理念。那该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呢?有很多教师把"好"单纯地理解成学习成绩好,甚至理解成"成功"。我个人认为是"进步"。这个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要放弃学生,要抱着这样一个心态:不求生生成功,但求生生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指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过:"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在素质教育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探究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不断更新、转换,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倾听?如何倾听?何时倾听?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选  相似文献   

13.
一、一节课引起的思考听一位教师执教老舍的《猫》,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什么疑问?暂且搁一搁。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是:(1)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先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后写了小猫的什么?(2)当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古怪"和"可爱"后,教师又问":古怪"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先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表现猫"古怪"的语句,抓住"老实—贪玩、  相似文献   

14.
林月霞 《班主任》2004,(9):13-13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课后还要为学生解答问题、做思想工作等等.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非常多.那么,教师与学生相处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那个"度"又应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范例性.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导读.导读就是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终教会学生读书.导读的关键是教师的"导".叶圣陶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张志公先生也认为导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导",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读".教师的"导"要有启发性,"导"的任务是使学生读得更好.怎样"导"呢?现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幸福在哪里     
正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过:"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心中没有太阳,他又怎能将光和热播洒给周围的学生?谁也不能指望一个愁容满面、怨声载道的教师,能教出阳光灿烂、心灵舒展的学生。教师是否幸福,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质量。那么,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呢?詹姆斯·爱伦说过:"我们的心境与心态决定着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欷歔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话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侧重引导、激发兴趣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一千道一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却坚信:"问师那得生青睐?为有自身魅力在。"教师教其一生,均应倾其全力,打造人格魅力,方能博得学生的青睐。一、崇高的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与学生长期的朝夕相处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堪为学生的楷模。所以,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正":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旁听某教师的一堂政治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治生活),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那么,作为听课者、观课者的笔者不禁要发问:评议的主体是准?谁在"评"、谁在"议"?是授课的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毫无疑问,主体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网上屡有一些师生关系相倾的事件报道。来源不考,原因不明。单从这些事件表面,引起笔者的一些思考,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到如此地步?学生真心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笔者肤浅地认为,在这中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否足够?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是否全心地认识、实践"爱的教育"了?笔者认为,践行"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摆正心态——利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