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经典之作,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此诗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天真、顽皮、可爱的孩子,一个勤劳、圣洁、虔诚的母亲。通过母子游戏,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母爱,以及孩子纯真的感恩之心。如何凸现这首诗的情感教育,笔者试从全诗的首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作三层解读。  相似文献   

2.
《游思集》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印度诗人、小说家泰戈尔的散文诗集。这本散文诗集里的作品都没有题目,本篇是其第三辑的第一篇。这是一幅神韵飞动的春之彩绘,是一曲热情洋溢的春之赞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娴熟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完成了独特的春女神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3.
<正>《月夜》是早期白话诗人沈尹默(1883-1971)的代表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却在现代白话新诗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在当时新诗坛上引起了莫大的反响。康白情评价它:"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一首散文诗",又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具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之一。尽管描写女性的诗作并不是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主流,但这些诗作透露出当时女性在婚姻、家庭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20世纪初期女性问题的关注。以《家庭墓地》《仆人们的仆人》和《当家人》这三首诗为例,弗罗斯特早期诗歌中的女性拥有一个共同的行为特征——出逃,即逃离男权制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她们是弗罗斯特个人成长经历与当时女权运动潜移默化的产物。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弗罗斯特对当时妇女问题的看法以及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自《诗经》《楚辞》而下,《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诗、六朝诗歌中的女性题材诗,形成了中国这个诗歌国度的一大传统母题,而"思妇""弃妇""美人""仙女""妻子"等形象又是其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生动活鲜的形象。被宋代王安石评为"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的"诗仙"李白,作有女性题材诗150多首,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传统在盛唐最有力的继承者。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明显的研究阵地对应  相似文献   

6.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首先,在解读《秋思》的基础上,要抓住教学这首诗的难点——充分挖掘诗中蕴含的三个生活片段,并对照三个生活片段先后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一是秋季来临时诗人客居洛阳的情境;二是深夜里诗人执笔写信的情境;三是诗人托行人捎信的情境。这三个生活片段虽然看似独立,但对于远离家乡的张籍而言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情境画面,  相似文献   

7.
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虽写战争,却通篇诗情画意,富有和谐柔媚含蓄之美,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陶醉其中。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刻画,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爱斐儿是活跃于当代散文诗坛的女性诗人之一,其散文诗创作是独特而成功的。散文诗《非处方用药》,选取《本草纲目》中的中草药作为书写对象,挖掘其植物性、药理性背后的文化意蕴,并赋予浓厚的诗性和人性光辉。通过融合的语言技巧将这一厚重的历史题材予以创新,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大气磅礴的意境深度,在诗篇中注入"大爱"思想,试图安抚众多丧失理想与精神的心灵,以达到终极的灵魂救赎,体现出《本草纲目》的"药性"。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11.
《海·星·舟》是一首文笔简练、意蕴丰厚的散文诗。汹涌激荡的夜海,满天星斗的苍天,颠簸浮沉的小舟,这是一幅黎明前在海浪中沉浮的小舟的写意图。联系1948年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那  相似文献   

12.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伊蕾在其《被围困者》中,以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被围困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下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体验,进而揭示出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悲剧。诗人从关于存在的追问孤独的体验中揭示出生命个体在现代生存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同时,诗人在极端体验中进行叛逆和突围,实现灵魂的救赎,从而体现了诗人对每一个属己的生命个体的最深刻、最本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名家名作,都有独到的运用。在诗歌和散文作品中,这样的范例很多。 例如惠特曼的抒情诗《啊,船长,我们的船长》,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整体象征手法,把他的祖国比作一条大船,把林肯总统比作为船长,当这艘大船凯旋时,船长却英勇牺牲了。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采用象征手法,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战斗的时代主题,这首诗受到了列宁的热烈赞扬。  相似文献   

15.
《一枝玫瑰》是一首构思精巧的散文诗。作家借助对一枝玫瑰的描述,生动、委婉而深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在作品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点明自己对玫瑰的挚爱和珍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随着新生花蕾的出现而产生的感情。诗人用母亲为孩子数乳牙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诗人所深情吟咏的“一棵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一棵树”为母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伟大的艺术形象。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的形象(尤其是抒情诗的形象)的实现总是与艺术想象分不开的。艺术想象是由一个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艺术方法。《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中,“一棵树”的象征意义即新的形象的实现,亦是诗人借助于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艺术想象的结果。艺术想象作为一种方法,从宏观上决定了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美学取向,而要实现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转化,还有赖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一直是文人墨客们经久不衰的主题,《古诗十九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这些女性在诗歌中以思妇形象出现,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她们以一种至真、至情的理念呼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把女性的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群女子是成功的,她们不仅唱出了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同时也道出了诗人的个性和反叛。  相似文献   

18.
一、美在主题.<致橡树>是舒婷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首诗,写于1977年.我认为这首诗美在主题,它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诗人坚定地提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站"而不是缠绕或靠在一起.这就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在杂文《阿金》中,主人公阿金脱胎于鲁迅的现实生活,在她成为文学形象后,性格鲜明无二,有着与先生笔下其他女性截然不同的气质。但她在鲁迅笔下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可以从鲁迅其他作品里发现阿金的踪迹,在《故事新编》集里这踪迹尤其明显。由此可知,鲁迅是在一个较长的女性形象创作过程中,才酝酿成型"阿金"这一形象的。同时通过创作背后的思考,他不断反思并修正自己自"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女性观。通过对《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在不同女性人物创作时期的思想变化轨迹,详细追溯"阿金"人物的成型过程,进而佐证笔者在《鲁迅创作晚期文本中愈加成熟的女性观——独特的阿金》一文中表述的鲁迅创作晚期逐渐成熟的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等待"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在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的笔下,它负载着不同的价值观。郑愁予的《错误》沿袭了男权话语中一贯的"思妇"形象,将等待塑造为美丽的姿态。而女诗人舒婷却借"等待"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宣告女性自我书写不可取代的意义。但《神女峰》也暴露出女性对男性及传统观念的依附,为后来的女性诗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