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旅夜书怀》的解读,历来似无异议,尤其首句“,细草微风岸”,即“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唐诗鉴赏辞典》第56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这样理解未免笼统,且与杜甫的命意不合。“细草微风岸”当如何读?是“细草+微风+岸”,还是“细草+微+风岸”?“微”是修饰风,还是修饰细草?此中大有讲究。习惯性思维,当然是“细草+微风+岸”,三个名词,三个意象,组接在一起,有电影蒙太奇之妙。古诗词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均属此类。但这样解释至少有两点难以说通。其一“,细草+微风+岸”,是美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旅夜书怀》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在唐衰之际,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寂悲苦、愤而慨之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① 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②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注 ]:①危樯 :很高的桅杆。危 ,高貌。②此句是说他的文章扬名难道就能使自己著名吗 ?这是诗人自谦的话 ,和杜甫另一诗句“岂有文章惊四海”相似。【新读】永泰元年 (76 5 ) ,杜甫因严武之死 ,失去依靠 ,生计艰难 ,便辞官携家人离成都 ,沿途经渝州 (重庆 )、赴忠州 (忠县 )、至云安 (云阳 )。此诗系诗人离成都到重庆时于舟中所作。诗的首联点清地点、时间和处境。陆上小草摇曳于微风之中 ,对句写孤舟危樯夜泊于水中。诗人用“细、…  相似文献   

5.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  相似文献   

6.
以"通解"的方式读唐诗.是我之阅读理论的实践.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增加生活阅历外.在教师方面.主要的责任是帮助学牛有效地积累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等诸方面的实用知识,并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我以为,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一定量的科学指导下的精读训练,永远不能达到精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谈及中国诗歌演进发展的历史,唐代无疑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全唐诗》所收诗歌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载录诗人有二千二百余人。然而,在这众星之中,要捧出一轮明月,也着实不易。如果从格律诗的角度来评价,除杜甫外,实无足以当之者,其律诗体、格、章、句无不完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杜诗三首,并在《阁夜》后的“探究·讨论”中设置一题: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个孤舟飘泊的“旅夜”,一边岸上的细草微风,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己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田野与奔涌的大江…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的诗歌是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他的诗歌既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又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艺术上,他继承了以往古典诗歌的传统,又闪烁着他本身智慧的光辉,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出现很早,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其意象形态大都具有逼肖客观风物的特征。直到六朝,古典诗歌逐渐以意象表情。诗人的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曾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病逝于成都,诗人杜甫失去了依靠。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我们的语言文化,是大家要用来说话的中国的语言文化,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传承文化,是我们重要的沟通桥梁……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两首古诗特别适合教学使用,可以用来教书育人和教导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13.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是年杜甫54岁。并且成都严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这样,诗人就失去了一个原本可以依靠的好友。于是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船沿岷江东下,途经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忠县)。旅途漂泊不定的生活激起了年老的诗人心中那无法平静的不尽的感慨。因而在途中的一个夜晚,提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律。  相似文献   

14.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以杜甫生活的时代为参照。从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感伤情怀,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孤独———凄凉———迷茫———顿悟———超脱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以杜甫生活的时代为参照.从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感伤情怀,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孤独--凄凉--迷茫--顿悟--超脱的心境.  相似文献   

16.
17.
细苹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痛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其以当之无愧的诗圣之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沉郁顿挫成为了杜甫诗风无可替代的最佳概括。作为杜诗代表作之一的《旅夜书怀》,就是沉郁顿挫诗风的典型体现。《旅夜书怀》在沉郁顿挫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宏阔苍凉的景象氛围,起伏回旋的感情变化以及迂折含蓄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期待开放、有序,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如何才能把阅读教学在开放、有序中讲活,既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鉴赏中,经常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一首诗,但同时也可反过来通过对诗的解读去读懂诗人,从而做到知人与论世并举,诗与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