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凭箜篌引》是"诗鬼"李贺的代表作。"通感"是贯穿该诗的典型艺术手法。而其"通感"组合中隐隐透出的妖异、古怪、破碎与不和谐却非偶然。结合李贺郁郁短命的人生际遇,《李凭箜篌引》实际上流露出诗人一种弗洛伊德所描述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交织。  相似文献   

2.
《李凭箜篌引》作为李贺诗歌的代表作,意象跳跃、意境诡谲,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为了提高学生鉴赏李贺诗歌的水平,文章以《李凭箜篌引》为例,采用自读、讨论、表达、吟诵等小组学习方式,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下简称李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下简称白诗)均有出色的音乐描写,清人方扶南把它们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但因诗人的个人才情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故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凭箜篌引》一文“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注释为 :“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 )颓然凝滞在那里不动了。”笔者认为这一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必要。在这首诗里 ,诗人借助大胆的超现实的想象和极度的艺术夸张对李凭演奏箜篌的音乐效果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摹 ,从而高度地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艺。诗的开头先用“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箜篌的材料和演奏时令 ,接着用“空山凝云颓不流”开始描写箜篌的乐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你看 ,琴弦刚拨响就使得山中的鸟语虫唱自愧不如而销声匿迹 ,花草树木也仿佛失去了呼吸吐纳 ,停止了生命的律动 ;满…  相似文献   

5.
"微课"或者"微课程"是"点式"学习的一种支持形式。文章基于《李凭箜篌引》的微课,从开阔学生视野、聚焦课程教学目标和增强学生多元感受箜篌诗的层面开发。教学表明,"微课"对变革传统"大课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唐代音乐诗发达,李颀是第一个致力于音乐诗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他在音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整体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沾溉深远。被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的三首音乐诗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共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  相似文献   

8.
<正>《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是唐诗中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作之一。本诗作者在写作时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高超的写作水平描写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然而,在音乐描写的背后,寄予了作者痛苦绝望与自负希冀并存的思想感情。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这首诗开篇即有阔大的气势,"吴丝蜀桐张高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储存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声音只能存在于一瞬间,但是它在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音乐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想要用文字将它的艺术感和精妙之处描述出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唐代诗人李贺就用一首《李凭箜篌引》将自己听箜篌演奏的感觉精确的描述出来,李贺的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之...  相似文献   

10.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一篇描写音乐的奇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侧重于对其音乐描写的研习,而对其修辞手法运用的丰富性讲解则不是很多。笔者力图对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集中探讨,便于同仁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2.
<正>《李凭箜篌引》一诗编入人教版教材《唐宋诗歌散文》第三单元,是李贺运用古乐府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该诗浪漫瑰诡,音乐效果惊心动魄,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无论是教材还是其他选本,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中"凤凰叫""香兰笑"的注释皆为"凤凰叫,形容乐声和缓""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只要细细推敲,就会发现,两个注释是否妥当,值得商榷。现笔者试从意象、情理以及作者等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所给出的两处注释进行辨析。一、从意象的角度辨析  相似文献   

13.
朱素新 《教育艺术》2008,(10):61-62
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多彩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琵琶行》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之作,《李凭箜篌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色彩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唐代音乐之美,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音乐描写上堪称平分秋色,异曲同工,成为唐代诗歌史上表现音乐艺术的两朵瑰丽的奇葩。探究其中的音乐意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7.
《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描绘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工作,结果刚补上的五色石被乐声震破,引发秋雨倾泻。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想象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谓异曲同工 ,尽得其妙。正是音乐和文学完美无缺的结合 ,使得这两首诗得以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歌繁荣并达顶峰,诗歌与音乐又血肉相连,因此,唐代描写音乐的诗颇多,佳作也不少。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三篇尤为上乘之作。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中说:"白香山江山琵琶,韩退之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可见古人赞誉至绝。故本文作者试图从三首诗的手法运用中加以对比探析,从而探究其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中繁密的神灵意象来源于道教神仙谱系或神仙故事,诗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与道教音乐理想契合,在审美追求上该诗又与道教学的审美情趣具有一致性,因而整首诗的意象或意象群为道教化所牵系,形成了以神仙世界为图景、以道教音乐理想为内核、以道教学情趣为总特征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