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教材,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您,是那盏灯     
<正>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界的梅兰芳",我却要说,您是整个中国教育界中那盏最亮的灯。美国诗人狄金森说:诗人,只把灯点亮/他们自己/却走掉/灯芯,凭人们去挑/如同生命的照耀。是的,您就是那位诗人,那个灯芯,您用自己的一生照亮了教育的天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是您一生的梦想,也是您后来的墓志铭。小学课堂里的讲台是您生命的舞台。您痴迷于讲台,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那一片天地。早在几十年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浏览、写话三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用语言培育的生命,欣赏诗歌要用生命去灌溉每一个灵动的字眼,诗人和读者要有心灵的碰撞。因此,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应当把审美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体会形象,品味情感,领悟个性作为唯一的中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诗歌教学中用心灵和自己的生活参与诗人的创造,让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发展自身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狄金森将文字的力量视为自己独特的信仰,以圣经中"道成肉身"的段落为依据,暗示自己的诗歌文字同样可化为肉身。诗人隐居的生活方式造成身体的不在场,而其灵魂不懈地用文字去寻找,去替代那个缺席的身体,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幻化为独具魅力的诗,诗歌与生命在此重叠而彼此照亮。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中学教育对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群体,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探讨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抓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时机,运用正确的方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唤醒学生的自身的情感意识,使其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能够将自身情感置于其中,用"情"去理解文章,用"心"去领会文章,把文章里的"养料"吸收成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情感行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一、分步揭示课题,质疑《触摸春天》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随学生回答,板书:春天)课…  相似文献   

8.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一篇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内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这篇课文第一部分紧紧围绕"缘分"二字,不断重复叙述着"我"与"地坛"之间那种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丈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特别有一点,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篇课丈,以孩子的思维去阅读课文.我从教学实际的例子里深刻体会了成年人和孩子眼中会如何理解同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亲身感受来提出这个教学的问题,然后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行张思中教学法之后,集中识词占去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下面的课文教学中,面临的形势是内容多,时间少,压力很大。怎样用张思中教学法的指导思想,轻松愉快地搞好课文教学?我们采取了课文整体教学的方法,即对所有课文按其内容和体裁进行相对集中,通过通读理解课、听说复述课、精要讲练课、综合练习课四种课型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通读理解课  课堂教学说到底,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学。为此,在集中语法教学之后,我们拿出一周时间让学生通读全册课文…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独立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因为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需"从旁引导桃源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津,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又该怎样"引导桃源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津知识呢?一、引导学生像教师分析讲解课文的步骤那样去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  相似文献   

14.
<正>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一书中讲到,这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生命对话,如何能以文章为媒介让学生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如何用语文来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曾经为了高考,语文课变成了肢解课文,变成了习题训练,变成了模式教学……我们以功利的心态,发现  相似文献   

15.
赵巧玉 《山东教育》2004,(25):31-32
一、明确教学目标本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有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和《少年闰土》,有略读课文《一件运动衫》,还有一个“积累·运用”。教学要求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有的还可以背下来。本组的课文各具特色,如何把带有共性特点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去,结合各自的特点,化为带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呢?《古诗三首》诗句比较难懂,三首诗都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想象诗人描绘…  相似文献   

16.
1.一片深情寄学子,三尺讲台写春秋。2.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理念办教育。3.我的快乐是水中的鱼儿,语文教学便是那一汪清澈的池水。4.生命是需要激情的,师者应该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生命。5.语文是美丽的,让学生美丽着语文的美丽、快乐着语文的快乐,是我一贯的教学追求。(这是第二课时的实录)一、复习导入,酝酿情感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首先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的故事。生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生2: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生3: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生4:这是一个催…  相似文献   

17.
当下语文教师备课解读文本,对确定每篇课文思想、情感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比较有把握,因为每篇课文的思想道德等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是明确的;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师往往比较困惑,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呈现,需要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教学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促成课本知识的生成,教师的生命态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有温度的语文老师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情怀去感发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9.
九义小语《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课文本身就是范文,是写作的例子,是模仿写作的好教材。读写结合,即以记叙文为主线,在讲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小玲 《贵州教育》2013,(14):35-36
面对不断地重复却又非常之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模式,笔者曾绞尽脑汁地思考过,发现自己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实让自己教着累,也让学生学着累。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参加了"古诗教学探讨"的活动。在这次活动后,笔者感触颇深,对如何改变枯燥的古诗教学有了一些思考,那就是大小语文观的问题,也就是"教课文"和"用课文"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谈谈相关思考。一、常规的教学——我理解为小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