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成为十七大上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七大代表和普通百姓中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不仅体现出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而且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其中有许多提法具有新意和深  相似文献   

2.
王昭君 《新闻世界》2014,(9):219-220
本文探讨了新闻摄影的纪实、传递、语言、形象和社会五大核心价值。新闻工作者和普通受众都有必要明确和践行其核心价值,这对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明确要求,"以人为本"正在变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实际行动,"关注民生"成为党报报道着力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等地区骤然涌现的城市民生电视新闻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类型。本通过廓清它的出场语境,审读其外部特征,揭示其本体特性,厘定它与相关节目类型的关系,在题材分类意义上完成对它的概念命名和界定,为正在迅猛发展中的这一电视类型传播实践阐明其题材意义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以公关新闻传播价值的多维取向为研究对象,在理性解读公关新闻传播价值多维性的基础上,将其引入价值层面对其进行维度量化,分别从事实之维、认知之维、效应之维三个维度出发,探寻实现公关新闻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提出多维取向在新闻信源、传播观念和价值外延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胡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媒体人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大背景下,媒体应如何主动加强设置民生议题,让新闻报道接“地气”,冒“民气”,顺民心,合民意?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关注民众生活的一种新闻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反映民生问题,保障民众切身利益。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如何确定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媒体和受众三个不同的视域,对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保障民生新闻的作用实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新闻节目,扩展了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论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对办好民生新闻、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戴维 《新闻窗》2008,(1):65-6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电视民生新闻正是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话题,强调对普通人的关注,为电视新闻注入人文关怀内涵,所以被称为电视新闻的第三次改革。该篇文章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关系入手,从而进一步探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刘艳辉 《今传媒》2009,(9):81-82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15.
辛刚 《新闻窗》2011,(5):116-116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字眼,使人文关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011年"两会"上进行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蓝刚 《编辑之友》2021,(2):59-63
新闻短视频,被视为传统媒体媒介融合、媒体转型的标志.不同于传统新闻产品,新闻短视频的生产模式、话语形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文章通过对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性、媒介体验、诉诸情感方式、对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围绕内容下沉、生态下沉、角色下沉等,提出了传统媒体发展新闻短视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走转改"——创造民生新闻生机的新土壤自2011年8月以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要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正所谓"源头有‘活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形态的变化。在丰富弥补传统新闻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能否发挥民生新闻的特长,关系到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20.
论民生新闻的两次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自兴起后,历经公共新闻,如今进入了后民生新闻时代.作为极具生命活力和改革原动力的民生新闻,在此起彼伏的电视新闻变革中,不但没有失去民生本色,而是在不断吸收公共新闻合理元素的基础上,大胆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校正,使自身品质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坚定地走向后民生新闻.后民生新闻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昭示:当今的大众传媒,应更加秉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坚持以民为本的传播内容,坚定地走新闻传播价值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