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与数学创新教育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1年 8月 1 5日~ 2 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与会代表 1 2 0余人 ,大会完成了如下各项任务 :第一 ,举行了“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成立揭牌、授牌仪式 .第二 ,代表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听取了如下学术报告 :1 .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 :生命信息遗传中的若干数学问题 ;2 .社科院哲学所林夏水研究员 :计算机实验 ;3 .张英伯教授 :世界数学家大会和新世纪的数学问题 ;4 .刘绍学教授 :电路“开关”代数与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 ;5 .周春荔教授 :MM教育方式与数学创新教育 ;6.徐沥泉先…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说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但我在多年的探索中,将数学的学习变为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快乐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快乐带进课堂,有意识地创造快乐的情景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求知欲得以萌发,记忆力也就增强。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种文化,已被现代人所接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凝炼了数学发展的历史,体现了数学与文学的交融,展示了数学的美妙靓丽,表达了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荣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来到"墨子沙龙",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问:我是一名初二学生,请问您支持题海战术吗?许:数学不像看小说,看一遍就记住了,数学真需要你拿笔算,才能完全理解这个理论。我不喜欢把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地练习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华罗庚数学奖日前在京揭晓,本刊名誉主编、著名数学家、中国科技大学龚昇教授是两位获奖人之一.华罗庚数学奖是我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主要奖励长期以来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每两年评选一次,一般每次奖励两人,本届同时获奖的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该奖自1992年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前四届获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陆启铿、谷超豪、万哲先、杨乐、周毓鳞、王元与丁夏畦.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物理部委员(今称院士)中,先后共有29名数学家,其中只有1992年当选的复旦大学数学教授胡和生是唯一的女性。这是我国第一位女性首次打破清一色男性数理院士的纪录。 中国与世界高层次的女数学家寥若晨星,屈指可数;数学的高认知水平中女性也次于男性。如中国参加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缩号为IMO)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数学观和数学理解方式量表式问卷对一所重点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考查初中生的数学观、数学理解方式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数学观、数学理解方式、数学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数学理解方式的每一个维度都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2)数学观的三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数学理解方式的三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数学理解方式三个维度可以预测和解释数学学业成绩变异量的8%,其中解释性理解对数学学业成绩的预测与解释力最大.(3)高、中成绩组学生的解释性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学生,高成绩组学生的记忆性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中、低成绩组学生,而高、中成绩组学生与中、低成绩组学生之间的探究性理解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数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相应的对数学教学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数学教育家丁尔升先生说:“数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活动).或者理解为这种活动的结果———理论.相应的数学教学也有两种理解.前者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后者是数学理论的教学.”数学新课程赞同前者,数学教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是一位国际数学大师.他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省身先生非常关心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几十年来在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培养数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数学理解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即: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这三种数学理解分别对应着“记得、晓得和明得”三种不同的状态。三种数学理解对数学学习都是有价值的,但仅有记忆性和解释性理解是不够的,探究性理解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实践中,不少水平不高的教师常常只能让学生达到记忆性理解,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能让学生达到解释性理解,真正让学生达到探究性理解的教师并不是很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层级的迭代升级,促使学生最终达到探究性理解,吴文俊院士数学学习的经验对把握数学理解的三种基本形态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事生动活泼的数学探索性活动常常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对教师的数学探究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去探求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发现的过程,促使学生数学探究性理解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是贯彻新数学教学大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正>我所理解的数学学习应不仅仅是解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数学思维品格与探究精神,同时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对数函数"的学习为例,谈谈我对数学素养的理解和数学学习的感悟与体验。一、注重理解核心数学概念的本质例1 (2017·北京)根据有关资料,围  相似文献   

13.
2014年的数学高考刚落下帷幕,就听到社会上"数学难啊"之类的话络绎不绝.在对数学高考各种各样评价之词面前,数学教师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细细地研究高考试题,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为了真正理解高考,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高考.很多数学教师高三都已经教了好多年了,带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经历了惊涛骇浪的题海战术,但是否真正理解高考呢?1对数学高考的理解廖平胜教授认为:"考试的本质是鉴别人  相似文献   

14.
目标:1.充分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形与体的不同,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游戏和帮助别人的快乐。准备:规定一游戏区域,师幼共同  相似文献   

15.
一、融洽感情激发兴趣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在师生关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课上,我欣赏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美。在课下,我也经常与学生聊数学,走到学生中间,切实体验他们对数学的感受,了解他们心中的数学是什么。有的说:神奇的加减乘除号,就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演奏着富于变幻的音乐。有的说:每节数学课,都像是和老朋友谈话一样,很舒服。还有的说:做题前的冥思苦想,解题后的成功喜悦,数学给我带来了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快乐……这是学生对数学最美的感情,这里面有学生对数学的爱,对学好数学的自信。也就是学…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大多数学校讲授的数学是学校"数学",它与数学家所从事的数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为此要区分以下4种差异:(1)约定俗成的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差异;(2)理解方式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3)成熟的学习者与被动的学习者之间的差异;(4)知识传授与知识参与这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根据Harcl的对偶原则来设计一个数学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如激发学生学习某一特定概念的需要,促进理想的思维方式,阻止不合适的思维方式以及评估学生的概念性理解.  相似文献   

17.
李海龙 《湖南教育》2003,(21):28-28
1.整合积累。整合积累是一种数学素养,是指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长期地运用数学系统,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的态度与意识。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数学知识的网络化,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数学与生活的磨合,真正产生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习观。其主要表现有:理解数学知识间的互相联系;积累身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规律;不断整合升华数学理解及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2.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是一种数学需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抽象的观念与直觉的符号间建立联系,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和丰富学…  相似文献   

18.
谷超豪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帕利斯在开幕词中谈到,中国数学之树是由若干位中国数学家培育起来的.在他提到的数学家中,长期在国内工作,尚健在的数学家有两位,一位是吴文俊,一位是谷超豪.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考数学命题的基础,在命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发挥其选题机制,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自然地数学复习应了解这些特点.下面我将从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兼备、解法多样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概念性强数学是由概念、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基础,是使得整个体系连接成一体的结点.数学中每一术语、符号和习惯用语都有着明确具体的内涵.李邦河院士认为:"数学根本  相似文献   

20.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内容的学习更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计算.因此,提高运算能力,仍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下面与同学们交流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学好基础知识防止运算错误数学运算中常用到数学基础知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在运算中就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在计算a-a-1时,有的同学因对字母表示数不甚理解,误认为-a是负数,不进行分类讨论,造成以下运算错误:a-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