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创设商办铁路的高潮.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他不仅为潮汕铁路公司、洛潼铁路公司勘测路线,提供技术指导,还主持粤路和川路公司,改变了两公司长期混乱、腐败的状况,取得较好的筑路效果,促进了中国商办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各省创办于晚清的民营铁路陆续被中央政府收归国有。这标志着自收回利权运动开始后,民间大规模参与铁路建设的实践宣告终结。民营铁路自身的困境,政府对铁路整体布局的要求以及民国政要对铁路国有政策的大力倡导和亲身实践,都是民初铁路国有政策成功的原因。但也留下了一丝隐患。实际上,国有和民有铁路各有所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代化的需求,清末中国开始了铁路建设。商办铁路借收回利权而兴起,成于实业救国之潮流,但川汉等商办铁路历经数年仍未开工建造,并在清朝最后数年的商办期间表现出种种弊端,使得商办铁路成功的希望渺茫。在资金筹集上来源的单一,资金管理上士绅化带来的混乱以及企业内部“官本位”的始终存在,最终导致铁路“商办”政策的失败,反映了清末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的存在问题,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企业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官商企业在晚清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官商企业产生的种种现实条件,努力探寻官商企业产生的历史根源,从一个角度揭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7.
清末,修筑铁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政府和绅商集团对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自办铁路被认为是挽回利权的主要手段以来,加上清政府对铁路修筑权的开放,中国出现了一个商办铁路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开始筹议商办芜广铁路,但在修筑过程中由于资金困难、管理层频繁变更、地方主义阻碍等问题,商办芜广铁路困难重重.民国初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推动下,芜广铁路被收归国有,并入宁湘线的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8.
博览会是促进近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之一,在近代国际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振兴商务为己任的商会参与博览会,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配角到主角的发展过程。晚清商会对近代博览会的参与包括出洋参加国际博览会和在国内举办地方或全国性商品博览会两个方面,其中在1910年首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过程中,商会配合官方开展了大量活动,在展品征集、评比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为此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杰 《历史学习》2007,(4):18-20
知识链接 1.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的沪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后被清政府赎回拆除。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持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81年),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沪杭甬铁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条贯通江南经济重镇间的铁路,它的诞生与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意图息息相关。在江浙人民的不懈斗争之下,沪杭甬铁路的修建、管理及营运事业均摆脱了英帝国主义的控制,并成为全国商办铁路的典范。民国创立不久,这条倾注了江浙人民心血的模范铁路,却无奈遭到国有化之命运。  相似文献   

11.
清末的铁路立法思想对当时的铁路立法有很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到当时的铁路事业。这些立法思想中 ,关于铁路总务的主张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时人对铁路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 ,主张设立铁路专管机构、统一官制 ,设立路警 ,制定路警条例 ,而政府的政策总力图以控制和主导为目的 ,这些都对当时的铁路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铁路从国有政策到民营政策的失败不是民营本身的政策错误,而是民营不够所造成的。诸多民营铁路公司无论从清政府的宏观管理还是公司的微观治理看都不符合民营公司的基本要件,所谓民营化的失败本质上是官办思维的失败。这给我们今天的公共交通建设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3.
漳厦铁路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清末吸引侨资、实业救国的大背景下,广大爱国华侨对这条铁路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仅和国内民众一道促成了这条铁路的修建,而且投入了大部分的资本。虽然华侨们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他们对这条铁路的重要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清末商办铁路的认识存在四大误区,有必要加以辨正。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虽然这些资金与中国铁路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但外债是靠不住的;各省的商办铁路都是有规划的,都充分考虑到与邻省的联接;铁路商办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不俗的修路实绩,有些商办铁路的成绩不理想,恰恰是因为受到“官”的干扰;商办铁路公司的贪污腐败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晚清对官办铁路的管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了晚清朝廷逐渐将最初由地方大臣管理的“官办”铁路收归朝廷统一管理的过程。其间,中央管理机关更迭频繁,各铁路公司迟迟不将铁路的各方面资料上报。这些情况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表现于管理结构上的必然调整变换,也有权力交接上的朝廷与地方,中国与投资方国家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清末的商事立法具有盲目照搬西方立法成果、脱离具体国情、应急等不足,并未发挥实际效用,但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近出版的《晚清史研究》是郑剑顺先生奉献给史学界的一部力作。该著在理论胆识、学术创新、史料整合方面有独到见解。由于所引史料翔实,且在研究范式方面大胆创新,提出不少重要的学术观点,使该著显现出众多"学术火花"和"思想亮点"。  相似文献   

19.
捐纳制度是清政府一大弊政,存在有二百余年。延至清末,它完全成为清政府难以根治的恶疾。在清政府进行的王朝自我挽救的新政改革中,朝野上下对革除捐纳抱有热切的希望,但清政府不仅没有革除它的自觉和能力,反而变本加厉,大行捐纳,致使吏治腐败益加败坏,最终新政失败,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20.
自开商埠是清政府为杜绝外人觊觎,保全主权而开辟的一些口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开商埠虽然无法扭转时局,但它对中国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自开商埠之一的武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