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国法制史》简评单强余明侠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法制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专家们认为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华民国法制史是以研究、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法制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是民国史和法制...  相似文献   

2.
书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彭明教授、张同新教授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教材——《民国史二十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华民国由兴转衰以至灭亡的过程,阐明了青天白日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是民国史重镇,设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先生是该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全书以最能反映历史事实的主线构建民国史的基本框架和学术体系,资料丰富全面,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本文摘编自该书第一卷,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俞辛焞用日文馔写的《九一八事变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一书,于1986年9月由日本东方书店出版。这是继王金林著《日本古代史——以邪马台国为中心》一书在日本出版后,中国日本史学者解放以来在日本出版的第二部史学专著。该书的出版,在日本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普遍重视,标志着我国的日本史研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该书共42万字,除“序论”外,由10章构成。前3章主要阐述“九一八事变”前的所谓“战前外交”,第4章至第8章阐述“战时外交”,第9、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室米庆余副教授撰著的《明治维新》)一书已由求实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研究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全书虽仅17.5万字,但涉及问题广泛,史料丰富,该书一出版即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日本东京教育情报中心出版社近期将出版该书的日译本。著者按照这段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丽萍教授的专著《内蒙古民国报刊史研究》于2014年12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地区新闻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内蒙古报刊史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国"断代新闻史的开创之作。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边陲,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国时期内蒙古曾分属于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和东北诸省,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7.
由胡适研究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胡适的学术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4月17—1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美国、俄罗斯、日本  相似文献   

8.
因参加湖北地方志的编写工作,我最近阅读了《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一册(郭廷以编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初版,下简称《日志》)。是书篇帙浩繁,作为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工具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错误颇多,诚如编著者生前所云:“惟仍须修正”。虽经台湾省史学工作者校对订正,疏漏之处仍不少。今仅就书中所记1912——1918年间有关湖北史事失实之处,举例数条,引征较为可靠的材料,予以勘误,仅供读者和该书的校对订正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月,王金林同志的新著《古代的日本——以邪马台国为中心》(日文版)(以下简称王著)在日本出版了。近年来,随着国内日本史研究的深入,不断有中国的日本史研究学者的著作与论文被翻译或被介绍到日本,但足,以中国学者的名义直接在日本出版专著,这在战后还是第一次,因此,格外引人注意。日本《朝日新闻》分别于2月1日晚刊、2月10日读书专栏发表文章,评介了这本著作,赞誉该书作者“广泛地吸收了日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笔者幸获此书,得以通览,深为该书的独到见解所吸引,我认为,王著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郑重推出一部《日本史》。该书由亚洲史、日本史前辈学者吴廷缪主编,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十多位专家、学者撰写。全书分三卷,100多万字,为我国出版的日本史力作。该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例如,关于日本锁国后果问题,论者见解不一,该书认为,锁国是历史的必然。不锁国便很难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和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锁国延缓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生,使日本的近代化比西方推迟了二百多年,明治维新不得不披着“尊王攘夷”的袍笏登场,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无法摆脱封建残余的长期困扰。关于日本文艺复兴问题,该书指出,德川中期尽管出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类似的现象,但当时日本资本主义萌芽不成热,市民阶级还没有力量。即使出现古典文化探求和市民文艺发达等现象,也是为了满足豪商的享乐欲望。所以“朝气蓬勃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能见于后进国的日本,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为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备课时,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中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文,发现教材的表述与之有几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朱凤瀚、徐勇编著的《先秦史研究概要》一书于1996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十章,54万字。其中,概括了先秦史的研究沿革,分析、归纳了有关研究成果,评述了不同学术观点,预测了先秦史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先秦史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概括全面。先秦距今年代久远,文献资料颇为零散。由于这一时期跨度极长,研究成果又浩如烟海。这一少一多不仅令初学者难寻门径,即使是专门研究人员也往往苦于耗费时力。该书作者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对零散的史料和繁多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综合、整理工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先秦时期的文献史料和后世研究成果。该书不但列细目分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而且分十个专题介绍了日本  相似文献   

13.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史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5日在南京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内隆重开幕,历时六天,10日在中山陵闭幕。这次讨论会,是1982年夏天由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出版时,曾引起美联社、台湾及大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视为大陆中国现代史学界“打破传统史观、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华民国简史。其后30年时光荏苒,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在社会日益开放及相互交流中经历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公布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民国史研究群体渐成规模,海内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也可以自如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撰写学术化、为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学术界接受的中华民国史的条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17.
大宫真人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现任东京都青梅市大宫古代史研究所所长,从事日本古代史和日本神社研究多年,并研究中国的《山海经》,认为该书很多地方是描写日本的。近几年又研究楚辞和屆原衔妒芳恰で写分卸郧恢鸪鲔粱旯殂杪拚舛问奔淠?屈原的行踪有很大一段时间是空白,没有明确的记载。他考证,这段时间屈原到了日本的九州。这几年,他以此为课题,深入研究,锲而不舍,到了如醉如痴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即很重视.1956年制定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时,《中华民国史》被列入重点项目,仅放在《中国近代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书之后.1961年为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我国掀起了研究辛亥革命的高潮,史学家写的论文和专著,辛亥老人写的专文和回忆录,已出版的不下一千余万字,全国政协、各省市政协、文史馆和各出版社收存的稿件,更不计其数,真是盛况空前.就在这年,董老(必武同志)提出要专修民国史和重修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日本的起点虽然较晚,但研究日本的传统却源远流长。关于我国对日本的研究,过去国内外都未作过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武安隆、熊达云所著《中国人的日本研究史》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值得向我国读者介绍。该书由日本六兴出版社作为《东亚中的日本历史丛书》第12卷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9章,外加附编2篇(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主要著作、论文一览)。序章(<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特色》,从宏观上综合两千多年研究日本的情况,总结出五个特点,即1,中国人研究日本最早,2、有连续性;3、与政治密切结合;4、隔海研究;5,宏观研究多。第一章《中国正史中的倭国传、日本传》概述《后汉书》至《清史稿》我国正史中有关日本的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