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公善 《职大学报》2012,(5):32-34,7
如果说《小团圆》向我们展示了张爱玲的爱情主义,那么《雷峰塔》和《易经》则向我们揭示了张爱玲的另一个信仰,即生活主义。《雷峰塔》、《易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张爱玲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也为我们阅读张爱玲作品尤其是其小说提供了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爵士乐神韵——评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人》有着独特的爵士乐神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只是形式上的某些相似,作品与爵士乐真正的神似之处却鲜为探及。实际上小说彰显的是爵士乐的精神———追求自我的解放精神、反传统的创新精神和黑白元素的多样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筛选出来的“块垒”(情结),作为人的情意本体的凝聚物,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真正的出发点,是文学创作全过程的动力机制。“块垒”(情结)的抒发,还需要以娴熟地掌握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为必要条件。基于此,文章对冯亦同的新诗集《紫金花》作了深入而精辟的评析;同时,对他的全部文学成就和组织文学活动,也予以理论概括和评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人品与文品(诗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地指出,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提升作家(诗人)的人品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感情感觉、精神感觉、理智感觉三个方面,对诗集《业余的碰撞》进行研究,力图解析诗作的心理、文化、哲学、美学内涵,肯定其在建构纯真情感、崇高道德和自主人格等方面的努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在全球的迅速蔓延,瓦解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对物的占有和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消费主义文化露出它狰狞的面目。《非鸟》透过对社会中等收入者的刻画,表达了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宣告了人类对欲望无休止追求的终结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精神的皈依,道德的重生——评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犹太作家,他们以各种主题进行文学创作,“道德”主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主题尤其在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道德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分析其中蕴涵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传统中就已经具备了民主精神,体现为皇权相权分立与政权开放。只是这一传统由于少数民主的特权政治才被中断。中国传统政治并不具备民主所必需的公共精神。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国体制,因此在历史中屡屡出现皇帝侵犯制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长恨歌》及张爱玲的部分作品分别描绘了不同时代的上海里弄里发生的是是非非,讲述平凡人的人生际遇与酸甜苦辣,在描述小人物的文字里,都透出一股悲剧意识,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高度。通过对《长恨歌》及张爱玲作品中题材的选取,叙事手法的运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她们笔下的上海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形成。今天我们研读这部著作,从这部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感受其深邃思想,辨析其理论界限,无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刘锋杰在《想象张爱玲》中把新批评对作品的细读方法运用到对批评本的细读,廓清了人们对于张爱玲的认识,而且从整体出发,建构了一个张爱玲的接受小史。其不同于新批评的地方在于,他是从人性出发来细读批评本的,体现了人的关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全球化快速推进、各种文明相互交流与碰撞、社会结构交织着“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叠加、阶级阶层急剧分化、利益诉求显性化、意识形态丛林密布的现实,如何可能使当代中国社会能够成为一个稳定、有序且正义的社会?如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理论困境。如果社会基本结构、根本制度和主要规范是正义的,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稳定有序且长治久安,就会获得广泛持久的合法性认同,就会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以19世纪40年代末为序《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已过去近160年。作为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经典”论著,这一文本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目前尚未有全面解读这一文本的书问世,也很少有论者从学术研究对象的视角看待马克思的这一文本及思想,甚至还对这一文本研究加入了许多现实考量和情绪成分,这就造成了马克思的原本形象和思想愈发模糊,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文本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是文学》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大胆质疑、不懈追问以及强烈的历史意识,是本专著突出特点。在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坚持从细读文本出发,同时又以哲学、历史、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平台,对所考察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审视。使其研究成果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审美特性,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6.
王逸菲 《美育学刊》2020,11(1):I0004-I0004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在何处?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其《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提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所有的民族都必然走向衰落、灭亡的命运面前,中华民族为什么成了一个例外,一直保持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翻开这本厚重的《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深切体味其中所揭示的中华民族爱美求善、自强厚德的文化基因,答案便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7.
《小团圆》首先复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团圆。作者写大家庭的大而闹,实际是写大家庭中透人心骨的枯寂与人情的荒凉。在此背景上展开的九莉最热烈奔放的青春故事最能代表作者"爱情主义"的观念。在女性写作的立场上,《小团圆》批判的是男权社会的"二美三美团圆"现象,对男人见异思迁给予了无情的暴露。"小团圆"也表达了作者对坚贞爱情的向往,其价值就在于它真诚地记录了一个沉溺于爱情难以自拔的女人的爱情历程,让读者从中读出自己的感慨。作为一部精彩的情色小说,《小团圆》必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它的成就达到了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聊斋志异》在国外的影响也很大。直到今天,我们还从中吸取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看似客观的体育新闻并不是绝对客观的,它受到各种政治团体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词汇的选择具有意识形态意义。分析新闻语篇中的措辞有利于揭示新闻报道者的态度以及隐藏在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太谷教是清代中后期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涉及该教的记载零碎且片面,而其自身的文献又多散佚,以致长期以来,该教流传的史实及相关教义,几近湮灭,知者寥寥。以晚清小说《老残游记》切入,对太谷教创立、发展及传承,加以考述,可廓清其历史演化轨迹。尤其是就学术界颇存歧见的属性及相关问题,能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