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2012,(10):9
正"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古时,一封封家书承载着远行游子最深沉的情感。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萦绕着乡愁的表达方式被使用的频率却越来越低,城市快速的发展,正在淹没居民最朴素的期待。2011年9月,大连《新商报》发起"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只要心系大连,就可以用一封温情的家书说出自己对大连这座城市的意见和诉求。2148封家书,是2148个故事,更是2148个城市建设中的民心民意。《新商报》的"家书"创意连接了普通市民与政府部门,媒体的责任、担当与公信力也在对一封封家书的刊登中得到了重塑。因此,"城市家书"引起了本刊的关注,它是不是徒有一  相似文献   

2.
安德鲁·卡洛尔编著的<美军战争家书>一书,收录了200封从未发表过的美军战地书简.家书作者上至总统和将军,下至普通士兵,通过战争亲历者的叙述,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心灵所造成的巨大创伤.日前,<美军战争家书>的中文版由昆仑出版社出版.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现摘编书中的几封书信.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我们得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家书的线索,有幸在包惠僧的侄外孙熊渭川家里,征集到了包惠僧写给侄儿及侄外孙的家书共88封。这些家书,年代最早的一封是1955年10月18日写给侄儿包春芳的,最后一封是1972年1月4日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其中大部分家书是写给侄外孙熊渭川的。这些家书,除10封是用钢笔书写的,其他78封全部是用毛笔书写的。这些家书,时间前后跨越18年,(听熊渭川说远不止这些家书,遗失不少,他也感到很遗憾)。  相似文献   

4.
张丁 《档案学研究》2018,32(1):65-70
民间家书作为家庭档案的一个门类,既是一种社会记忆档案,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记忆。抢救性征集民间家书是档案界之外开展的一项家庭档案征集活动,其成果为建构普通民众的社会记忆增添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展览、出版、数字化等手段,使社会记忆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左光斗,明末东林党重要成员,“天启六君子”之一.一生为官清廉,被誉为“铁面御史”,因弹劾阉党,被诬获罪,惨死狱中.左光斗在狱中曾写下若干家书,关于这些家书,以往研究者仅关注文献记载的“十二通血书”.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份“左忠毅公临命家书”拓片,其内容在“十二通血书”之外,也是目前发现唯一一件与左光斗临命家书相关的实物....  相似文献   

6.
民间家书的定位及分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丁 《山西档案》2012,(2):64-69
本文结合抢救民间家书的实践对家书和民间家书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将民间家书分为八个大类,认为民间家书是集档案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综合载体,是以家书实物为征集对象、以家书文化为传承对象、以家书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对民间家书进行定位和科学分类,无论是对家书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还是对家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是1937年8月一位中国空军飞行员写给妻子的家书,在写完家书的三天后这位飞行员不幸牺牲,这封家书成为他的绝笔信.他叫吴纪权,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数干名中国空军飞行员中的一位. 这封信件,让人感悟抗日航空英烈的家国情怀.守葑: 十号由杭州飞109号至南京,四时由南京起机,意欲飞往安庆,不料在繁昌县附近遇雨,所以又折回来一次,是日共回来两次,均看见你和君儿以及二老,非常的快慰,想你们也能看见我吧!  相似文献   

8.
家书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献,在构建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独特的价值,收集、整理、宣传家书,挖掘家书蕴含的内涵和价值,有利于打造端正高尚、和谐宽仁的家文化。地方图书馆是文化机构,可以利用馆藏资源和多种途径传播家书,助推地方文化建设,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民间家书的档案价值,提出档案化管理是抢救民间家书的重要途径,同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从民间家书的征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等环节,探索民间家书的档案化管理路径,并提出在民间家书档案化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书架     
《出版广角》2014,(15):92-93
正文学艺术《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作者:张泉灵等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定价:36.00元提要:该书是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面对大众,他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不仅是送给下一代的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看来,家书是一种最自然最温馨最具亲和力的文体,在读那些著名的家书--<板桥家书>或<傅雷家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我甚至能从中闻到南方老家油菜花的芬芳,梅干菜的馨香,听到黄梅调间隙时胡琴的婉转悠扬,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一把生命里的胡琴.  相似文献   

12.
家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家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试图对家书的特点、价值及如何开展家书收藏、整理等方面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3.
至人是常     
上学的时候,曾借过一本叫<世说新语>的书.觉得里面的人和事都很奇怪.可看到一半,又从曾国藩家书里知道:<世说新语>少儿不宜.当时,许多人推崇曾国藩家书,所以我信以为真,再加上朋友催还,也就没能看完,但仍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抗战家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集编写、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抗战时期各阶层人士的书信集,该书属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胡剑 《中国档案》2007,(8):26-27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因此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朱德纪念馆,收藏着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3封家书。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  相似文献   

16.
李志君在《山西档案》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公开在民间征集100封最有价值的中国家书,不限字数、年代、地域,供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而其余征集来的家书,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此次征集家书的活动中,档案馆悄然缺席。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更有资格征集家书,换句话说,档案馆收藏家书更合适一些,因为家书毕竟是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17.
李成言 《传媒》2012,(10):10-11
正在国内城市管理的众多案例中,大连"城市家书"以其独有的操作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感与西方媒体精辟的社会责任理论紧紧相连,从而成为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大连市民向心力的引领路标。"家书"展情怀一封小小的家书,其蕴含的饱满深情首先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情感。现代社会的通讯工具令人眼花缭乱,传统的写一封书信给家人,反而成了奢侈之举。而大连的"城市家书"是城市"大讨论"背景下,由《新商报》发起,市委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18.
宋谌 《北京档案》2023,(2):46-50
抗战家书是指写于1931-1945年的、内容与抗战有关的私人书信,具有私密性、真实性、广泛性、双遗产性、唯一性和实物载体多样性等特点。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体现在证史和补史两个维度:作为历史的载体,抗战家书能够生动再现时局图景,表露战时社会思想;因其书写者具有多元性,可以从多角度诠释抗战史,在补充史传缺失方面拥有独特价值。抗战家书作为一种档案史料,可极大丰富并扩展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视野,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由大连新商报策划的"城市家书"大讨论活动,引起了国内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10月26日,新华社以《2148封城市家书成大连干群沟通平台》为题,盛赞大连在畅达民意、汇聚民智民情方面的创新举措;10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了《大连"城市家书"彰显城市文化》的消息,也对"城市家书"给予高度评价:一封封直言不讳、批评建议的家书,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凝聚了未来发展共识,彰显出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市民文明。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也在早7时的黄金时段予以摘要报道。大连的"城市家书"究竟是怎样的缘起?《写给大连的一封信》活动,在城市读者中引起了怎样的激荡?该活动为何能获得如此之大的宣传效应?对城市媒体有着怎样的借鉴?本期《品牌策划》栏目予以"全景式"解读。  相似文献   

20.
冉然 《传媒》2012,(10):12-14
正2011年9月,由大连《新商报》发起的"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时隔一年,"城市家书"作为一种现象仍然热度不减。2012年8月18日,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记者协会主办,新商报社承办的"城市家书——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媒体使命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