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润物细无声",是指师生的双边活动认识同步,情感默契思想轻松自然,心灵沟通,引发共鸣,在这种没有压力的自然情景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深刻,情感体会真实,言行举止贴切,达到了"无声"教育艺术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实现这一目的。一、捕捉瞬间的德育良机"以瞬间育人,润物细无声"。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有效的德育方式,应在课堂内外,不同的时间里和不同的场合中都可以成为思  相似文献   

2.
刘建荣 《辅导员》2011,(24):38-38
所谓“润物细无声”.是指师生的双边活动认识同步,情感默契思想轻松自然,心灵沟通.引发共鸣.在这种没有压力的自然情景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深刻.情感体会真实,言行举止贴切,达到了“无声”教育艺术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3.
魏凤霞 《教师》2011,(8):110-110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教师便是那些充满深情,带着至爱随时播种的人,学生便是那穿花拂叶的人,学习虽苦,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是培养国家一线劳动者的摇篮。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既然要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德育的教学实效。随着住宿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宿舍管理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老师在宿舍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是培养国家一线劳动者的摇篮。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既然要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德育的教学实效。随着住宿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宿舍管理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老师在宿舍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连英 《河北教育》2005,(23):12-12
信息多元化,生活、学习方式的日益丰富,给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改变以往工作靠说教,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7.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教师便是那些充满深情,带着至爱随时播种的人,学生便是那穿花拂叶的人,学习虽苦,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者要让“无痕教育”根植于心田,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自身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让问题付之于情、施之于感,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其效果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9.
王俊杰 《天津教育》2014,(17):43-44
在日常德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淘气的学生,教师苦心规劝,忧心如焚,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怒目相对。为何好心换不来好报?笔者以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德育情境设置的不科学:每个人都本能地不喜欢接受他人的训斥式教育,这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所以,那种居高临下的有痕德育情境,很容易让学生反感、排斥,于是教师的“好心”自然就被学生当成了“驴肝肺”。  相似文献   

10.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11.
余晓玲 《辅导员》2011,(15):22+32
"无痕德育"即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空洞说教,而要将德育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语文课由于它特殊的性质,自然而然地较其他学科更理所当然的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追求这种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德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呢?  相似文献   

12.
唐玉花 《考试周刊》2010,(16):157-158
我们要充分认识现实,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思想品德教育如同春风化雨一样,既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左耀明 《考试周刊》2013,(77):163-164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和谐的发展.可以说,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把课讲活,讲得吸引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成为德育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李俊兴 《广东教育》2007,(12):11-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投身新课程改革的一线语文教师,我认识到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完善。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迫在眉睫。但真正的德育不是孤立地在课堂上进行,它应渗透在学校一切活动之中。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善于从教学中挖掘、提炼数学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  相似文献   

20.
角色反串在演艺界颇为常见.如让青衣花旦来扮演小生,让丑角演起花脸,让唱歌的与唱戏的对换角色.这些角色反串,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所讲的角色反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序地进行师生的角色互换,即教师适时适度地让出三尺讲台,由学生上来,或是演讲,或是模拟主持人,或是模拟教师上课,教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虚心听讲,认真记录,并随时接受台上"老师"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