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最杰出的乡村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具有很浓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今天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揭示农村、农民、农村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和生活教育理论的首创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和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早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陶行知乡村体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他的农村体育思想。陶行知农村体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健康第一”,积极倡导乡村体育教育。陶行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实施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育。他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下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被毛泽东同志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1891.10.18—1946.7.25),其教育思想尤其是乡村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并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教学做合一”等乡村教育思想,对办好我省农村教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乡村教育运动对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对平民的教育影响尤甚。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新回顾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及农村教育的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树立乡村大教育观,联合、开放办学,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概括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乡村生活教育模式、乡村平民教育模式、乡农学校教育模式。分析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贡献,认为"乡村教育运动"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要求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时,强调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注重立足农村,树立系统观和全局观,坚持开拓创新、理性借鉴国际经验,并强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明的精化,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炎培(公元1878—1965年)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事农村教育改革的教育家之一。他以江苏徐公桥等地为实验点,开展农村改进实验、在农村教育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此做番简要探讨,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一、从中国国情出发,普及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杨方忠 《成人教育》1995,(12):25-26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杨方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六大运动,并逐步建起了富有生命力的、体系完备的生活(陶先生的生活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东丰县教育有了显著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被确定为吉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后.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教育改革实现了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性改革发展.由教育内部延伸到外部。在深入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我县积极推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形成了农村教育与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相协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宗麟追随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事业,对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张宗麟分析了当时乡村社会日趋衰落、乡村教育发展缓慢的状况。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提高乡民觉悟,改善乡民生活。在此认识基础上,他开展了创办乡村幼稚园、推广乡村师范教育及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促进了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从时代依据、时代内容、时代启示三个方面论述了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时代魅力及其对我国目前农村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人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民教育理论.在21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儒家民本思想及欧美新思潮影响下,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率领同仁在河北定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他们由社会调查出发找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以及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乡村平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变动及社会改良均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史上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流派,对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和培训应为社区建设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救国、科教兴国的理想持续推动了中国100年的教育改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教育改革的前辈看到新学摧毁了维系中国农村基层的文化和教育传统,乡村发展停滞。过去25年的教育改革和大规模发展使得农村教育问题愈加棘手。教育改革走向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方式单一、教育内容统一,难以满足农村广大地区各类社会人群的文化教育需求。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居住者参与和协作的社会支持体系。非正规教育培训、边干边学是人类传承文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动态式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培训的方式。成人的非正规教育是社会进程中参与者共同建构新社会形态、创造知识技能、达到概念和行动认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阳初(1893—1990)终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当今的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成教的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晏阳初强调平民教育对改造国民性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的参政监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农村成人教育的角度,着力对二十世纪30年代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梳理,探究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晏阳初乡村教育对我们今天开展的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