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by搞笑版     
照镜子玲玲今年已经两岁了,是出了名的爱臭美,有事没事就喜欢照镜子、摆pose。周末的一天,全家人都在忙着进行大扫除,玲玲又开始每天的必修课——照镜子。也许是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太可爱了,小家伙竟然情不自禁地上前吻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妈妈问她在做什么,玲玲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很忙!正在交朋友!”——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2.
喂百度     
《初中生》2011,(6):18-18
也叫“一楼喂百度”。因网络系统不稳定或其他原因,百度常将“一楼”留言删除或屏蔽,让留言者很是懊恼。网友因此达成共识:“一楼”不宜输入重要信息。而没有“一楼”,何来“二楼”?故“喂百度”、“一楼喂百度”成为规避风险的“一楼”标准留言。  相似文献   

3.
女巫迪迪:如今流行一句话:“有问题,找百度”。“百度’’大家都知道,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但“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呢?在百度上输入“李彦宏”,0.02秒之内就蹦出了172万个关于他的网页链接。 这期“I传奇”,让我们走进“百度”,了解李彦宏的创业传奇!  相似文献   

4.
1.“照镜子效应”。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 “照镜子效应”对班主任的启示是;对待学生,只要我们付出真挚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让他们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 2.“无痕迹效应”。所谓“无痕迹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实     
人要每天照镜子:整衣冠,洁颜面。我是女孩子,更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变化。年轻人爱美。“即使路过店面的橱窗,也要从镜子里望一望自己,总还觉得有几分姿色。”梁实秋先生是这样说的。确实,年轻人总有比较  相似文献   

6.
章立早 《教书育人》2001,(17):37-38
一、“照镜子效应”。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照镜子效应”对班主任的启示是:对待学生时,只要我们付出真挚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让他们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以回报。我们过去常提倡要“尊师爱生”,其实,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最…  相似文献   

7.
两个佳佳     
佳佳家里有面大大的镜子,亮闪闪的能照出整个人。每天早上起床后,佳佳的妈妈就照镜子梳头,头发流得光溜溜的,洗脸,脸儿洗得白净净的。佳佳问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爱照镜子呢?”妈妈笑笑说:“镜子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朋友,会告诉我们身上自己看不见的缺点呢!”佳佳觉得奇怪:镜子不会说话,怎么能做我们的好朋友呢?正想着这个问题,妈妈让她去照照镜子。佳佳往镜子前一站,镜子里也有一个笑咪咪的佳佳了,她一眼发现镜子里的佳佳衣服扣子扣错了一颗。洼洼忙低下头看自己的衣服,哎呀!真扣错了,瞧!衣服一边长,一边短。佳佳马上重扣…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同学学会了写“人物观察日记”,还能从这种日记中“生产”出习作来呢!一篇题为《爱“照镜子”的大哥哥》,就是由几则日记组成的。请看第一则:  相似文献   

9.
战“痘”记     
朱心怡 《课外生活》2010,(10):30-31
一天清晨,正在照镜子的妈妈突然叫了起来:“天哪!我的脸呀!”“怎么啦?”爸爸赶紧跑过来关切地问。妈妈让爸爸帮她仔细查看。“这么多的红痘痘,怎么办呀?”爸爸一看,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10.
真实案例 中学生小丽长相甜美,身材姣好,被同学们称为“校花”。平时,小丽特别爱照镜子,看到镜子中美丽的自己,她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学习不佳的遗憾。因此,她总是随身带面镜子,时不时会拿出来照一照。久而久之,如果长时间不照镜子,她就会感觉心慌,什么事都干不了。她还因为上课照镜子被老师批评过,同学们笑她为“照镜妞”。还有更严重的是,小丽上学的路要经过一条商业街,  相似文献   

11.
听说百度无所不能,只要你在搜索框中输入内容,单击“百度一下”,它就能竭尽所能如你所愿。可如果遇到生僻字,输不进去,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吴传贵 《江苏教育》2007,(19):51-52
教育是系统的奠基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铸就:教育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用尽心智才能有效实施。这是不争之实。“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及时“知不足”而“后改”,就像人们每天要照镜子一样,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每位工作者,都应坚持“常照镜子”,这利于及时映照出言行上的不足,利于教育事业更纯洁、更强健地持续发展。以下几面“镜子”,是否应该经常照一照呢?  相似文献   

13.
随便     
不知什么时候,“随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周遭人的嘴里。吃什么?随便。去哪儿玩?随便。想买什么?随便。想听什么音乐?随便。随便存网上百度一下“随便”的歌曲,有101首之多。  相似文献   

14.
植结崧 《班主任》2013,(5):39-39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做习题。一向乖巧可爱的小菲突然举手,我走到她身旁,轻声问:“怎么啦,小菲?”小菲抬头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小聪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哦。”我不动声色,继续听着。“纸务上写着‘我爱你’……”“是吗?”我瞥了一眼耷拉着头的小聪,安慰小菲说:“没关系,我也爱你,这说明你非常可爱呀!”“可……可是我不爱他啊!”她已经有点抽噎了,看起来难过极了。我只能转个方向,对小聪说:“小聪,你爱我吗?”“爱。”他小声说。“你爱爸爸妈妈吗?”他想都不想就说:“爱!”“你爱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吗?”“当然爱!”他肯定地说。“那你这个‘我爱你’到底是对谁说的呢?”  相似文献   

15.
“你爱我吗?”“很爱很爱你。”“那你会爱我多久?”“一辈子.此生只爱你一个,当你是宝,你哭,我心碎了,你笑,我就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相似文献   

16.
抱抱我     
远方 《课外阅读》2010,(8):26-26
初中生某男某女是同桌。这女生每天不厌其烦地照镜子,还不停地问同桌男生,头发好看吗,衣服漂亮吧?这男生一直认为这女生是“无理取闹”、“见识浅薄”,因而常常敷衍了事,心中嘀咕,谁在意呢,真无聊!  相似文献   

17.
零度 《课外阅读》2010,(14):16-17
突然间发现孩子的恋情。 女儿雨雨升入初三后,我突然发现她行为反常,变得特别爱照镜子,有时还神秘兮兮对着镜子做鬼脸或发愣。我好奇地扫她一眼,她就慌乱地低下头,脸“刷”地红了。  相似文献   

18.
《口腔里的变化》一课的教材中,“观察牙齿”部分写到:“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或者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观察彼此的牙齿。”也就是说,可以看自己的,也可以看别人的。那看谁的更合适呢?  相似文献   

19.
我爱照镜子。看,镜子里的我有一个胖乎乎的脑袋,显得多么憨厚可爱;外加上一条小小的“尾巴”,挺起胸来瞧瞧,多神气!我叫逗号,是标点符号家族的一员,因排行第二,家里常叫我“逗老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长得嘛,小眼儿,小脸儿,小个儿;发型嘛,短短的娃娃头,连小羊角辫也梳不起来;性格嘛,爱说爱笑,爱打爱闹;穿的嘛,标准的小子服;爱好嘛,一个字——“玩”。我平时不怎么爱照镜子,但有时也会对着镜子“美”一番。这时我就会发现我的眼睛是那么小,比起人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知要逊色多少倍。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眼睛虽小,视力特好,“1.5”!我脸上唯一的长处是没有“青春疙瘩豆”。要是有人向我要相片,我就摇摇头说:“本人外貌不扬,无可奉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