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汉地与西藏之间的交流形式多样。本文以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宋代汉藏民族交流进行研究。通过对绘画、建筑、雕塑、宗教艺术的研究,总结了宋代汉地与西藏的审美风尚与文化特征。作者认为,研究汉藏民族艺术中的纹样等艺术形式,可以深化汉藏民族艺术交流,为传统藏学研究中的绘画、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等提供借鉴,并且使汉藏艺术交流研究上升到社会学、文化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刘介民 《文化学刊》2009,(5):103-107
凸显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俗”,即民间习俗;一是“民艺”,即民间艺术。岭南民俗艺术的精神传承,就是把民俗和民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岭南民俗艺术的基本特征、独特风采、文化内涵等。虽然,民俗与民艺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目的和要求以及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但两者同出于民间,又互相重叠、互为交叉、互为作用,甚至是不可分的”。所以有必要放在一起研究。“民俗艺术”这个概念更好地反映了作为文化形态、艺术形态以及生活形态的民间艺术的形态样式。岭南民俗艺术的精神传承,是考察风俗习惯如何与艺术结合,如何利用艺术的形式以成风俗;从民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从民间艺术中探讨其精神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造型艺术,具有一般绘画所没有的独特艺术美感和传播功能。 鲁迅先生说过:“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在20世纪初,当中华民族处于深重民族危机的时候,鲁迅所倡导与扶植的新兴木刻版画,如熊熊烈火遍及中华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故乡,文辞之邦,因而中国学术历来十分重视文采,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学术论文开始逐步淡化“文采”,崇尚“格式”。到了今天,则已完全不讲文采,只讲“格式”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文采传统已有被中断的危险。此种形式的论文难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应用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理性探险和感性表述来展示其对人生和世界真理的生命证悟与探索,而论文的写作必然要写得生动辨洁、讲究文采斐然、文若春华。因为,文采永远是上乘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现实需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企业全体职工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统一的整体利益、统一的人员调配和指挥。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队伍和谐稳定的可靠保证。当前.油田企业结构深刻变动,体制机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价值取向趋向多元,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空洞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失去了魅力。而恰恰企业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更能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春风化雨”的作用,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促进基层队伍实现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以时间为版,印历史;以自然为版,印万物;以大地为版,印天下——"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日前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中国是版画艺术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用版画漏印法在织物上制作的工艺布版画,此后从用墨汁和水质颜料印刷的古代水印木刻到汲取了传统版画、民族绘画、民间美术精华的现  相似文献   

7.
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进步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拉孜“堆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至今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各地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深受藏族群众喜爱。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关于“堆谐”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缘起、特征、传播、保护及区域等方面。“堆谐”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有关“堆谐”文化的文献进行分类、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不断推动“堆谐”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文学(民间说唱)、音乐、舞蹈各种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戏剧的特点是以演员扮演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久弥新。而当古老的诗词遇上现代的音乐,便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式,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古诗词作为历史发展的积淀,作为文学艺术的璀璨明珠,自然也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音乐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对此,该文将立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在诗乐文化下,诗和乐的演变,解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予关注的“另类濒危语言”:民间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隐语行话,亦称“民间秘密语”,几乎是各种语言大都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对隐语行话的种种误解,是其濒危的首要因素。隐语行话属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一种更为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是考察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随着这些“濒危语言”的消亡,依附于这些“濒危语言”的民间隐语行话等民俗语言文化信息,亦必将随其“母体”的消亡而相应地消亡。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同样存在对其隐语行话的抢救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已经处于濒危态势,关注、抢救作为“另类濒危语言”隐语行话,尤其不要忽略了各民族语言中的这类特别濒危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提线木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五华提线木偶戏更是当地瑰宝,是重要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华提线木偶传习所,即原五华县木偶剧团,在木偶造型与演出形态方面,充分体现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五华提线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衡山皮影艺术以精美的绘画雕刻艺术、灵动的舞台操控技艺和抒情的音乐唱腔形态成为还原中国民间原始农耕文化形态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衡山独特地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当前是本土文化复兴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非遗文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衡山皮影作为其中之一,有着无可替代的发展意义。该文侧重提出了对衡山皮影IP化创新设计路径的发展思考。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IP化建设是对原有品牌化的升级,是基于设计意义上的迭代,IP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IP化思路推动衡山皮影这一地域传统文化以新视角走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武强县是“中国民间艺术术版年画之乡”,其制作木版年画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广泛,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4.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文化博大精深,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其中有着鲜明主题和浓郁秦巴韵味的民俗音乐是阆中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也是历史的一种传承,体现了阆中当地自然、质朴的乡村气息,体现了阆中人民的思想和意蕴。该文系统梳理阆中民俗音乐,按照民间歌谣、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其现状,掌握其特征,探索其价值,思考如何对阆中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与弘扬,并以此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以期阆中民俗音乐健康、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梅华 《职业圈》2014,(36):108-109
视觉艺术中运用感知与真实力,涌现出各种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运用“美是真实的感知体现”这一美学思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为传统的视觉艺术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视觉艺术在其内蕴的人文和地理、历史环境熏陶之下,以鲜明的个性拓印出了时代的文化内容,用大自然的滋润、人文历史丰厚的收藏,形成了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形态,它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实现视觉艺术与公共文化之间的契合,具有推动社会大繁荣、文化大繁荣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技是世界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国外称马戏。 中国杂技是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风格独特的一种特有表演形式,古代称:“乐舞百戏”。深受广大观众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它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表演经验积累,多少代人的努力、创新发展、演员多年的  相似文献   

17.
新都宝光寺之所以成为一座融汇古今的艺术宝库,与新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寺内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中,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精英文化",另一部分体现着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世俗文化",它们在形式上既独立又呼应,在文化上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张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之网。巴蜀文化中的兼容性和中国文化中的调和力,是构成这张艺术之网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阴阳智慧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大部分文化当中都能看到阴阳哲学观的身影。本文立足现代阴阳哲学的精神内涵,结合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实际及趋势,对阴阳哲学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进行论述,着重分析阴阳哲学观在雕塑艺术中可观和不可观这两种表现形式,及其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价值,以期为阴阳哲学的传承及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是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被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艺术之乡”、“中国少儿版画艺术之乡”和“自治区叙事民歌之乡”。通辽市对外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突出特色,依托自身深厚的科尔沁文化积淀,努力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通过积极策划各类有特色、有品位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了通辽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尼玛 《职业圈》2008,(26):233-234
“羌姆”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密宗仪轨和艺术形式,是藏区苯教祭祀巫舞、藏族民间舞蹈和印度金刚舞结合而成生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文章探讨了藏传佛教羌姆的起源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