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军胜 《教师》2010,(32):9-10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我们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但是严格要求是有分寸的,恰如其分的“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不是迁就、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只许他们学好,不许他们学坏。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似乎矛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爱”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爱而不严,那是放纵学生,不是爱而是害;如果严而不爱,这种严就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使严落空。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不能严得过分而成为苛求,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降低要求,任何学生不经过努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那就丧失了教育的意义。那么,怎样的严法才叫合理、适度呢?有人把它归纳为以下四个字,我认为很到位。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同感: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管理了!教师要继续维持以前的"师道尊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是"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立规矩。立规矩,就要把握一个"严"字。"从严治班,从严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有礼貌",就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到医院看病,我经常忘带病历卡,总是重新买一本新的,用过以后就丢在一旁,很少思考自己为什么生病,如何预防疾病。这种经历使我想到了教育的问题。有时,我们也会忘了带或者是不好好保存教育的“病历卡”,经常犯老毛病,使教育教学工作低效,自身成长缓慢。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08,(1):16-18
谭硕:在老师眼里,学习好、听话,像小绵羊一样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那么差生就是好动、破坏纪律的“小老鼠”。但是,我更喜欢机灵、聪明、主意多的“小老鼠”。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老实听话的小绵羊,是不是太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6.
赖敏 《中学文科》2007,(10):153-153
很多人一看这标题不免就想了,教育不培养好学生,难道还培养坏学生不成。因此笔者想就近几年短暂的教学经验来谈谈笔者对这个“好学生”的看法。笔者认为现今的教育不应该再培养“好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林耀春 《吉林教育》2007,(11):59-60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结果要反映到学生身上。因此,如何对待学生关系到"以人为本"精神的落实,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由班主任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严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一次偶然蹲下来和孩子看风景,意外发现,在孩子的眼里。这世界多么不同!这个发现对作家的启发很大。使之改变了与孩子相处的态度和方式。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如果能“蹲下来”与学生相处,师生间的关系定能变得和谐亲密。然而。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间存在森严的上、下级关系。课堂上,教师说一不二,唯我独尊,学生只能唯唯称是,死记硬背。虽然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教师绝不能一味地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需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从而造成师生间不应有的距离和隔阂。其实,教师应该像作家那样.放下架子,调整一下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使自己与学生既能朋友式地交流感情。更能同志式地探求真理,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1.
侯艳萍 《山东教育》2004,(31):62-63
“严师出高徒”。教育只有严,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更好地体现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丽川 《班主任》2007,(2):38-39
近几年,赏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有些人将“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夸奖学生,“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弯儿表扬,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  相似文献   

13.
小奔忙 《小学生》2006,(11):9-9
妈妈,你知道吗?做一个学生是很辛苦的,做一个好学生更辛苦。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到同学们的反映,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周末必须奔走于各种培训班,才能把自己武装起来,在学习竞争台上不会输得很惨。最重要的是考  相似文献   

14.
王岚 《考试周刊》2012,(68):178-178
教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好学生评价标准除了需要体现多元评价,同时需将价值观要求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正因为学生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要善于发现其优点。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有时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走近学生,热爱学生,我们便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的优点,而进一步发扬这些优点,我们或许就可以发现不少人才。对一些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或许可以影响他一生.  相似文献   

15.
16.
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承载着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却经常出现攻击行为等反常表现。以一个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好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现象学视角对其行为发生进行描述分析,导出攻击行为的动力刺激及行为过程的自我体验,揭示该现象背后是儿童的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促使儿童通过攻击行为,寻求缺失的本体安全感的回归,寻求他人评价和自我看法的平衡。“好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教育学审思,要求教育者要用心看到、用心倾听以及用心爱护儿童,帮助其建立自我认同感、提升自尊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重建社会联结。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研究人员也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凡是有强烈兴趣的学科,学业成绩就明显地好。  相似文献   

18.
19.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笔者在调研庆城县教学现状之时,目睹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其中,两位男孩子上课掉泪的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与追访。案例(一)“张鹏答错了”此案例是M镇中心小学E老师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的一个片断:师:r=5厘米,h=2分米,求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生:2分米等于20厘米,s=2×5×3.14×20。(学生张鹏的回答)师:张鹏首先把单位改写一致,然后列式为2×3.14×20,不同意张鹏的列式的举手。这么多的人举手(18名学生举手)认为…  相似文献   

20.
马扬 《生活教育》2012,(3):18-19
盘点2011年,那些曾经引起关注的教育人物、事件、现象是否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徘徊?它们凝结而成的热点词语和话题是否让每个人的内心充满期待或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