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在批判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同时,解构了福山形而上学历史观中的两种因素——来自黑格尔-科耶夫的基督教-资本主义模式和来自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模式。德里达提出了解构的历史观,和共产主义作为"非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的即将来临却永无在场。该文试图分析德里达提出"解构的历史观"的逻辑进路和理论旨归,并讨论它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六种文化"异化"现象。从六个视角论述了大学教育文化的整体理解、动态理解和深度理解:从文化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从人的全面主体规定出发来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育人"的过程、功能、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大学教育多个层面的适应和变革作动态理解;从构建一种以研究促进教学为目的,承担教学学术责任的教师文化的视角动态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积淀的视角深度理解"院校文化";从学科优势积累的视角深度理解"学科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的深度理解有助于文化载体的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3.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因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媒介科技的推动,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传播,"审美泛化"现象不仅是当下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存在,也是生活美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本文将"审美泛化"现象置于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探讨"审美泛化"现象在生产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好用"与"好看"的特征,美食、美服、美宅在消费领域的呈现等具体表征进行论述,并对"审美泛化"现象在经济力量、媒介科技、消费文化等成因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自己在社会历史观中的革命变革所创立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伟大变革,但又没有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根基.在这一根基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变革的"阿基米德点",既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观根本变革的标志,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根本旨意所在;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超越,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政治在近些年的学术界频繁出现。正确认识文化政治的含义对于理解当前出现的诸多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语境出发。对文化政治的当下意义进行了阐释和注解,特别是对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政治的源起、复合理论的交融、微观政治的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的两个重要表现: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了概述和阐释。对当前文化政治的含义理解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革命定义历经变迁.马克思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革命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前提是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旨归是其共产主义学说.革命在马哲、政治经济学、科社三大组成部分中具有其逻辑合理性及其理论的一贯性.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观史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一股新的史学潮流.微观史学的兴起源于对社会科学历史学的前提的质疑,其学术思想与法国年鉴学派、文化人类学、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马克思历史观具有深厚的渊源.微观史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史扩大研究对象、转移研究重心、拓展史料运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分工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与古典经济学家存在着维度和旨趣上的差异,阐释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不仅有助于理解其深层次的涵义,展示其独有的视域,也有助于对马克思早期其他思想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文化历史观"和"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两方面来看"东洲鸿儒"、"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主张,饶宗颐治学強调"三重证据法"即田野考古、文献记录和甲骨文三方面的资料,一方面用中国训诂学的方法去溯本追源,把语言文字学运用到文化史的研究中去,一方面从目录学上得到通观全局的眼力。这种"通儒"境界,造就了饶宗颐"博古通今,中西贯通"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饶宗颐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学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康玲瑜 《海外英语》2014,(5):164-165
伽达默尔提出了哲学阐释学三大著名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其中"视域融合"很好地解释了"文化过滤"现象,动摇了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证明了同一文本有多元阐释和多重译本的合理性。该文试图运用"视域融合"原则,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个中译本中的"文化过滤"现象,论证阐释多元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13.
望月清司把以往被马克思主义"教义体系"遗忘的"市民社会"这样一个"消失了的概念"从历史的尘埃之中提取出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认为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历史观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钥匙.在望月看来,历史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而且是对未来的展望,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望月立足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内在批判性分析,不仅回答了市民社会的产生即"过去",也正确解读了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特征即"现在",更对市民社会的"未来"作出了科学的预测.望月的任务是消解"教义体系"为马克思所作的漫画像,重构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儿童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活动设计过程中的泛化和活动执行中的泛化,其原因在于课改新理念的冲击、学前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多元教育价值的泛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明确儿童教育活动开展的目标、提升儿童教师的活动执行力,以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实现儿童在教育活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国内从整体上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研究成果不多,且都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论述。本文尝试用社会文化理论来指导对二语习得微观过程的研究,选取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石化、心译和私语现象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通行的《中国文化概论》类教材以汉族经典文化为主体,忽视中国各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介绍,不利于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疆域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理应将中国的历史进程、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形态文化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构建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认知地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创立唯物史观存在内在联系。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理性、自由——人本身——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认识到先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不懂得“实践”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阐发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历史观、文化观的生动演绎,也是文化管理的灵魂.当前高职院校在探索文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精神文化的价值“失重”、文化“失调”、信仰“失落”,需要从理念维度、组织维度、过程维度重塑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价值,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柯亨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理论核心的解释是功能的解释。功能的解释有助于真正解读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避免曲解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从而恢复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本意。然而,由于在逻辑论证上的缺陷和不理解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真正本质,不仅导致功能的解释没有达到为马克思辩护的作用与目的,而且导致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理解,因而功能的解释在阐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方面是有理论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