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圈》2013,(31):102-103
杜微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生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冰城哈尔滨。九岁正式系统学习绘画,师从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戴士和老师和中央工艺美院宋克老师。画作很好的表达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挚爱。画风大气,有凡高之神,赛尚之风还有马蒂斯之笔。创作基于一种朴素和纯粹的精神,这是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
美,天人之际的探寻。 ——题记 一 人生的终极关怀 人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闹闹腾腾,纷纷扰扰,寻寻觅觅……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希望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终极理想? 翻开历史上卷帙浩繁的论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管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不论他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语言,来研究宇宙,来探讨人生,最终都会集中到一个字上来:美。他们在追求着、寻觅着、探索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怎样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美好? 孔子曰:“里仁为美。”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把“仁”视作鉴别一切美恶的标准与尺度。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不能离开仁,诗歌当然也不能例外。 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他以为人的“善”、“信”是美的前提,美的基础,而后方能进入“大”、“圣”、“神”的人生境界。 庄子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承继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为上”的观点,追求的是那种“无物累,无人非”的澹泊虚静的生涯。 虽说这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不同,评判标准相逆,价值取向迥异,或趋向入世,或趋向出世,或重在参与,或重在超脱,但他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描摹着美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3.
受白璧德(Ieving Babbitt)新人文主义的影响,在文化观上,“学衡派”强调新旧调和与东西调和,反对新文化派提出的“弃旧图新”和“以西代中”的主张,不赞成新文化派对孔子和儒学的激烈批判,认为孔子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主张伦理道德的改革而反对伦理道德的革命。在文学观上,“学衡派”以道德为文学批评的首要标准,视五四新文学运动为浪漫主义而加以反对,并在“文学的历史进化观”、文学的新与旧、模仿与创造等问题上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观点相佐并,进行过论争。在人生观上,“学衡派”认同白璧德的“人生境界三等说”和“人生二元之说”,主张以“人生二元之说”为“道德之基本”,既反对禁欲,也反对纵欲,希望人们能够做一个“以理制欲”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使妇女解放的命题为那一时期的许多人所接受。觉悟的妇女纷纷揭杆而起,以叛逆者的集体行为为争取男女交际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女子和男子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获得妇女参政权和遗产继承权而斗争。五四运动直接派生出的这一妇女解放运动,在封建旧礼教的批判中对于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开辟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带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思想和艺术灵性,在文学史的“空白之页”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书写。 在这样的书写中,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现代女作家们具有开创意义的改写神学的创造中,以女性之神替代男性上帝、子宫之笔替代阴茎之笔作为创造的根本思想,在那个“空白之页”上强烈而精彩地播散开来。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6.
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副总队长王立伟,体材魁梧,周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阳刚之气。言谈中总是充满谦和、善良的笑,又不失风趣。他曾是“灭火英雄”、“扑火模范”、“十佳森林卫士”。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么王立伟的人生就是一首守护森林之歌,嘹亮在大西北广袤的原野上。  相似文献   

7.
《微神》是老舍小说中非常特别的作品。很多人最初读的时候,都会产生惊异:“咦!老舍还写过这样的小说呀和!”这一印象不是随便得出的。因为,老舍平常不专写爱情题材的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题材上不敢摸这个禁果”,“差不多老是把恋爱作为副笔”。而《微神》却是地地道道的爱情故事,与老舍许多作品不同,这是一。二是《微神》的写法特别。老舍绝大多数作品是写实主义的,像《猫城记》那种象征讽喻性的作品只属于个别事例。而这篇《微神》,却作了许多新的探索,比《猫城记》还走得远些,它是带有较多现代主义色彩,有些笔墨甚至相当费解的作品。这两点加在一起,就给人新鲜的感觉,异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松下幸之助     
昀熙 《职业圈》2014,(22):56-57
松下幸之助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  相似文献   

9.
汉医学经典的受孕机制论建基于《灵枢》的两个条文。一条说生命来源是精,两精相搏叫做神;另一条说两神相搏,合成之物叫做精。明显地,这两条文义上彼此取消。稽诸马王堆汉墓帛书至唐代传世文献,惟头一条符合文献及思想实际,而从无“搏神”概念;至于受孕机制,是两精相抟,而不是相搏。抟精在帛书原是男子单方面积聚、保持生命力,到《灵枢》则用为男女构精的意义,是“抟生论”;到杨上善则引佛教关于神(中有、中阴)的“投生论”以解经,受孕思想慢慢改变。这样就澄清了汉医学早期受孕机制思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昀熙 《职业圈》2014,(19):50-51
盛田昭夫——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1921—1999年),被誉为“经营之圣”,与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创始人)齐名。在经济界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萧子显将文章描述为“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是将“性情”“神明”视作文学之本体,文章即呈现及体知此本体之媒介,论文学创作则言“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不脱“神一象多”之范畴,此观念皆本王弼玄学而来;然其论文所重者在具体、变化、多样之现象,以其用而论其体,目的是为文学变化寻求依据,所本正是郭象玄学即体即用之观念,其论文学之演进,即“新变”之发生,逻辑理路又甚合于郭象“独化论”与“自性”说。  相似文献   

12.
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 ,又称“玄武”、“元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道教及民间奉祀的尊神。明人樊深说 :“真武者 ,本北方玄武之像 ,世乃绘塑以貌之 ,庙宇以居之 ,祭享之礼殆遍天下 ,盖自宋以来已然。”1 为何自宋而始 ?情况怎样 ?原因何在 ?笔者拟就此作如下探讨。一 真武在宋代的演变真武 ,  相似文献   

13.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而围棋则是各种棋类的鼻祖,相传已有几千年历史。战国时期就有“尧造围棋,朱丹善之”的记载。 吴清源是20世纪的围棋天才,被围棋界尊为“围棋之神”。  相似文献   

14.
茅盾步入文坛与他介绍西方文学思潮几乎是同步进行的①,而他“一叩文学的门”就树起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旗帜:“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②新文学要“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③。与此同...  相似文献   

15.
“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交会精彩对接,让世人见证了惊天动地之“吻”,航天人再次书写了人类新的传奇。然而,在大庆油田被誉为新时期“双子星座”——钻探钻井二公司15152、30920队发扬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像航天人那样,以“太空速度”,在钻塔下追赶“神八”。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12,(31):2-2
“施正荣卸任CEO”“无锡尚德或将破产”……目前,尚德电力的创始人施正荣貌似正经历着人生的“数九寒天”,也正遭受着企业的“管理之殇”。  相似文献   

17.
绕三灵     
大理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盛会绕三灵的活动,是在每年农历的4月23日至25日。这几天,大理附近的几个县的白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民族盛装赶来参加。所谓“三灵”即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就是串这3个寺庙的意思。相传古大理国时,爱民的皇帝段宗傍善施仁政,曾出兵援助缅甸,抵抗过狮子国的侵略,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百姓为纪念他,尊为“神明天子”,“神中之神”,并在大理的庆洞村为他建了一座庙宇,庙号“建国神宫”,也叫“圣源寺”,庙中塑有他的塑  相似文献   

18.
王崇 《文化学刊》2014,(1):10-15
<正>引言周有光先生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精髓,抽去文化,历史就成时间的空壳。文化是人生的精神,离开文化,人生就成有形而无神。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代初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境界讨论中 ,提出了“意义的意义”的研究问题。这也许是中国意义论的正式提出和专门讨论的开始。如果不拘于名称的话 ,中国的意义论应该是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冯友兰先生在他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老子》意义论问题。一先谈谈冯先生的“意义”论。“意义”是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提升出的哲学范畴。他说 :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 :人生究意有没有意义 ?如其有之 ,其意义是什么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 ,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在未回答…  相似文献   

20.
姚智雄 《职业圈》2012,(26):82-83
“刀不架到脖子上。就没有这种切肤之痛”。这话既震撼人的心灵.又令人深思,催人警醒。那么,如何才能算好清廉“七笔帐”呢?本人认为。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应该认真地借鉴他人的深刻教训。谨慎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在八小时之内还是在八小时以外,都始终做到慎初、慎独、慎小、慎取、慎友、慎亲、慎权,走好人生“七慎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