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张永军 《师道》2009,(6):39-39
《老子》推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道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计名利。老子这席话,高度赞扬了水的德行。近来,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发现这席话实际上也可以作为班主任的座右铭。尤其是“善利”,更是道出了班主任的工作之道。不揣浅陋,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水,至强,至柔,可以水滴石穿.抑可以百变于无形;水,至善,至博,滋润万物而不居功,海纳百川方显博大。“上善若水”。“水之利万物而不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3.
老子之所以揭橥“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水顺应自然而不争;水性柔弱,不择地而流,常常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与物无争……,因此,圣人应师法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成就上德者之人格。  相似文献   

4.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最好的善、第一流的善;"若水",像水一样。老子的话,似乎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叫人要坚韧,要刚强,要宁折不弯,  相似文献   

5.
水是至柔之物,也是攻坚强者;水既圆滑细腻,又坚强永恒。
  老子有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班主任,我想学“水”之灵性,在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面,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向“善”之心,如细水长流,打造班级向“善”文化。  相似文献   

6.
假哪有一天     
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极致。感念世事人生,不觉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相似文献   

7.
水之断想     
水之美,在于水的品性和神韵。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为智者所乐,是因为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给人感悟世事变迁、启迪人生睿智之感。上善若水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  相似文献   

8.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确,水因时因势而起,滋养万物,至柔至刚,来去自如,亦同佛家所云“缘起缘灭”,不强求万物羁留,动则风生水起,静则坚毅如石。  相似文献   

9.
悟"空"     
道家老庄都曾借水的“柔”、“广”来说明其“大道”。老子曰:“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庄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辩也者,有不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清醒剂。儒家孔丘尝云:“君子和而不同”。释家菩提更是使人觉得:“菩提  相似文献   

10.
水是至柔之物,也是攻坚强者;水既圆滑细腻,又坚强永恒。老子有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班主任,我想学"水"之灵性,在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面,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向"善"之心,如细水长流,打造班级向"善"文化。"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即能用自己"善言善语"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堂(小学)》2011,(5):126-127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行善"有乌托邦式的憧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苏黄埔再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出现,多少让人有些尴尬——他创立企业13年来持续以巨额财富"善利万物",但也偏执地抱着“中国首善”这块名牌不肯撒手: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是混成于天地之先的“自在存在”,它影影绰绰,似不能被完全认识,却在天地万物中又无处不在。而“道”最根本的德性便是“不争”,这种不争之德是引导万物向善的根本;“上善”应该是“不争”的,“不争”方能自然而然、长生久视,这是一种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美。  相似文献   

13.
师者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 四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悟,我体味到:师者若水。 师者若水,宽容博爱。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师不在名,有爱则灵。师者应有博爱的胸怀,容纳一切学生,容纳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善为天之则。宇宙所以周行不殆,万物所以滋藩不息,圣贤所以递出不绝,文明所以薪火不断,皆因为有善充沛于天地之间,所以历史得以延续久远。自古以来,先贤们便对善之伦理和行效有深刻的阐述和弘扬,《说文解字》中解释“善,吉也”;《易经》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等。在西方,也有很多智者对善以及道德有深刻的理解与阐述,康德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对于善良意志与道德律令,康德从纯粹理性上进行过递进式的论证,这可以从其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老子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道德经》主要论述的是"道"与"德",蕴含了特别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贴近当代中学生实际需求,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智慧智能提高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都能够发挥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现择其中几条名言分析说明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第八章中的一句话。句中的"上"是"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全句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相似文献   

16.
杨凌云 《湖北教育》2009,(11):47-47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道德经》一直陪伴左右,并对我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修养给予了很多启示与帮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自然界一种极普通、常见的物质。河因水而流淌,海因水而澎湃,井由水而滋养乡亲,泉由水而能汩汨有声。  相似文献   

17.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第八章对水的七善德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是这样解释的: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无水,则不能产生云云业生的生命世界;无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水生育万物,滋润群生而与物无争,不求后报。它柔弱温顺,总是处于为人们所鄙弃的最低下的地方。所以,水最相似于道。常言道:‘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总是喜欢奉上欺下,攀高附贵,青云直上,而水则总是流向低凹的、最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流溪小学是于1943年创办的一所老校,原名叫"门口江小学",1994年首批被评为省一级学校。1959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学校,并提议改名为"流溪小学"。教育是从善开始,到善终结,由善贯穿始终,如果脱离了善的引导,教育就没有价值,也不是真正的教育。老子说:"上善若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崇高的品德。少先队教育肩负着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任。少  相似文献   

20.
自己“动善时”,亦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从而“居善地”的,是水;“心善渊”而能容清纳浊的,是水;“正善治”,以自己的清洁荡涤他人污浊的,是水;“事善能”,为云为雨为冰为雪为霜为露为雾,而不论其变化如何却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以其“不争”是故“无尤”从而“善利万物”的,仍然只能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