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以90年代中期为界,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可分"单兵作战"和"集团军作战"两个阶段,诗僧及其文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不断深入,然而仍存在着对诗僧文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基本资料不足和研究者学养不足等问题,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深入空间。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放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刘文辉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具有以下几点特色:视角方法的"多元融合"、诊断剖析的"钻肌入骨"、现象观照的"瞻前顾后"、价值判断的"辩证犹疑"。而这些特质是许多同类研究著作所缺乏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著大大推进与深化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这一重大学术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呈现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出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新左翼文学"思潮兴起,对它的研究因其当下性、时代感强而备受关注,但也存在不少分歧,主要表现在中国目前有没有新左翼文学、新左翼文学的外延与内涵、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的关系等三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个由"泛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的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杜拉斯的《情人》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情人》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自传式的文体、私语化叙事、另类的道德准则、现代小说的体式等在中国都已成为女性文学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7.
文学流派的划分众说纷纭,其中以"无产阶级文学"为甚,有入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有人反对按阶级属性划分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概念,"无产阶级文学"是1917年由鲍格丹诺夫等人提出的。而20世纪的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则更经常被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这个概念是1930年代初期前苏联文艺界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与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有一个现象可能是研究者所忽略的,这就是从本世纪初至49年这段时间里,许多作家的创作数量明显更多于49年之后。而49年到90年代这一段时间里,90年代又是一个转折,在90年代,一些作家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加。可以这么说,假如将20世纪所有中国作家的作品都以全集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的话,那么,我们将会注意到20世纪的两端,中国作家的写作能力似乎特别强,出的作品也特别多。这一现象,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外,但在我看来其中却包含着许多值得重视的文学关系。所谓文学关系,是指文学生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风靡台湾,引发了一股台湾后殖民主义思潮。在邱贵芬、陈芳明、廖朝阳等后殖民主义批评者的影响下,后殖民思考成为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台湾儿童文学的后殖民理论研究也日益兴起。台湾儿童文学界先后出现了以蔡尚志为代表的"去中国"派;林文宝、邱各容为首的"抵一切中心"派;杜明城的"去西方中心"派。以上三种理论学派基本构织了后殖民视野下的台湾儿童文学研究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去政治化,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标准也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语境下,文学创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论文对20世纪90年代的几种主要的文学现象:"新写实"、"私人写作"、"反讽"以及底层—民间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审美的多元化在带来90年代文学新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种非文学的乱象。因此,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认识,一方面应避免因秉持形而上学的价值论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另一方面对于非文学的乱象,应当呼吁作家和读者坚持批判的立场和个体价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最初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学术界,它作为一种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哲学、传媒学、文学等的理论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其旨在对当下现实进行全方位切入的话语方式,使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研究发生重大转型,由此也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先锋文学”在中国是一个有具体所指的文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它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确立了自己在社会文学结构中的合法性地位,但至今仍无统一的表述。这里尝试以解构的方式,再度重释当代先锋文学。  相似文献   

13.
黎族作家文学起步于进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历经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本民族社会生活的描写以及文化思考方面还比较单薄,创作的艺术技巧方面也普遍有待提高;存在这些不足,除了基础的薄弱外,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李萍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74-176
安妮宝贝文学的时尚化体现了都市文学中的一点创新期待,但她的叙事情感走向了"后情感主义",其原因是创作视野狭窄所导致的"伪个人化写作",最终的根源是20世纪90年代都市文学缺少真正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二程文论与文学研究 ,分为三个时期 ,建国前及 80年代后成果相对较多 ,90年代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所谓的"新写实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新革命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兴起,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特定的批判传统的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此相应,作为文化研究的90年代以来对十七年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样如此,但是它们在对传统的正统的意识形态进行解构的同时,忽视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所承诺的公平、正义、平等、解放这些当下无法回避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诺教授对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研究的定位,在学界最具影响力。国外生态文学研究(生态批评),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生态文学研究是从国外传入的,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主要有跟踪式的评介、译介式的研究、回溯性的挖掘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等四种方式。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叶石涛是台湾文学分离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者和推动者,也是我们考察台湾文学分离主义思想发生、演进的重要案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叶氏先后通过"乡土文学"的阐释、论争以及对台湾文学的历史书写不断提升台湾文学的地位,最终将台湾文学引入所谓国家文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轰动一时的“先锋文学”早已烟消云散。但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价值褒贬不一,尤其是对它在90年代以后的存在状态更是徘徊于“终结”与“并未终结”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从狭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团体,以马原、余华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文学”已经终结;但从广义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则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先锋文学,“先锋文学”因而又是永恒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