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评论     
《文化学刊》2012,(1):71
自《文化学刊》创刊以来,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已经在本刊"文化纵横"栏目发表了32篇作品,其中包括:《文化赋值丛说》、《传统与现代》、《想象力谈片》、《闲堂说诗》、《学与思》、《龙墩余话》、《大欲无涯》、《貂蝉趣话》、《来往亭前踏落花》、《在中西会通的文化坐标上》、《我为张学良写心史》、《梦境迷离说放翁》、《历史文化散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森工集团森邦公司经理陈修江的第三本诗集《韵境》前不久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韵境》分为《节庆篇》、《景物篇》、《杂感篇》、《情愫篇》、《游记篇》、《记事篇》等六个篇目,共收入诗作200余首,均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3.
五代北宋国子监于显德二年至开宝五年完成了《经典释文序录》及十二经单经《释文》的刊刻工作,所刻单经《释文》与五代监刻群经经注本相配,其中《序录》刻于《周易释文》之前。北宋国子监于景德二年新刻《老》《庄》单注本,并为其附刻单书《释文》,至此五代以来国子监分批刊刻单经、单书《释文》的工作最终完成。景德二年以后,北宋国子监在单经、单书《释文》基础上整合编刻了整套三十卷本《经典释文》,南宋绍兴时国子监本即据以翻刻。附刻单经、单书《释文》随诸经、《老》《庄》单注本频繁传刻,成为北宋初至南宋中叶《释文》主流传刻方式。包括北宋汴京巾箱本、南宋严州本、温州本《仪礼》、南宋初金刻本《周礼》、尤袤藏宋本《春秋》三传及南宋国子监、抚州公使库、兴国军学所刻群经在内的两宋群经经注本普遍遵循五代北宋监刻群经旧式,于书末附刻单经《释文》。大多数现今可知的宋代单经《释文》刊本皆是附刻之本,在流传中与经注正文分离。南宋中后期,《释文》逐条附刻本逐渐成为新的主流传刻形式。单经附刻、整套单行、逐条附刻三种《释文》传刻方式在产生时间、传刻形式、文本质量上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五代两宋《释文》传刻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4.
《乐经》这一专用名词,特指先秦作为音乐典范的书。本有一部《乐经》,流传至今的先秦典籍和不断出土的先秦文献即可提供充足的证据。《乐经》只是一部《诗经》的曲谱,供歌唱和演奏而已,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乐经》亡佚,不仅仅毁于秦火,亦与列国纷争、礼崩乐坏,郑卫之声的冲击,关注《诗经》的视角发生了转移等密切相关。后世以《大司乐》、《乐记》、律吕声音、杂采诸言乐之文、将十二律当作十二月令等为《乐经》,皆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后出的《乐经》各种佚文,均非出自古《乐经》。  相似文献   

5.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3,(2):169-173
《十日谈》是邵洵美创办的刊物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邵洵美先后编辑和创办了《狮吼》《金屋》《新月》《诗刊》《论语》等文学杂志,《十日谈》《人言》《自由谭》等综合性刊物,以及《时代画报》《声色画报》等,并开办时代书局、时代印刷厂。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邵洵美称得起一个大家。  相似文献   

6.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有攸往"是《周易》卦爻辞中常出现的一句占断语。它在《周易》的《坤》《屯》《贲》《剥》《复》《无妄》《大过》《恒》《解》《损》《益》《夬》《萃》《巽》等卦的卦辞以及《大有》的九二爻、《大畜》的九三爻、《遯》的初六爻、《明夷》的初九爻、《损》的上九爻、《姤卦》的初六爻的爻辞中均有出现,共计20处。因为所处的"卦时"与"爻位"不同,"有攸往"占断辞背后所展示的哲理启示也就随之而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全国闻名的仁孝之村,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华孝文化》杂志、(《春晖》杂志、香港《文汇报》、澳门《华侨报》及美国〈中国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这个村叫东溪单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  相似文献   

9.
作者鲍文清是名老新闻工作者。1956年从《大连日报》调至北京,先后在俄文《友好报》、《友好周刊》工作。1961年进入中国外文局,先后在《人民中国》、《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从事外宣期刊的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根植于淮河文化的厚士,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经过一批批少儿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淮南的少儿文艺之花似小荷展露尖尖角,如杜鹃花红遍神州大地。多年来,涌现出《我真棒》、《向前冲》、《我和小鸟拉勾勾》、《踢踏10分钟》、《花裙子飘起来》、《数高楼》、《阳光女孩》、《少年军校》、《伞儿红》、《俏灯娃》、《您们好》、《飞腾》、《红炮仗》、《跟我学Follow me》、《我说ABC》、《小小喇叭吹起来》、《红红蝴蝶结》等一批精品少儿舞蹈节目。先后在全国“薄公英奖”、全国“小荷风采奖”、全国少儿戏剧“小梅花奖”、全国舞蹈节、国际少儿艺术节、亚洲少儿民间艺术节、全国校园舞蹈展演、安徽省少儿艺术节等几十个国家级、省级的文艺演出和比赛中技压群芳、摘金夺银,倍受欢迎。《我真棒》为来皖视察的江泽民同志演出,《向前冲》作为仅有的少儿节目冲上“盛世华章”全国精品舞蹈展演舞台。《花裙子飘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4,(5):I0001-I0004
<正>王充闾,辽宁盘山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一生爱好是天然》《碗花糕》等十几种散文随笔集和诗词集《鸿爪春泥》以及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作为全国散文界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的文学成就一直得到文学界、学  相似文献   

13.
读者热议     
《对外大传播》2011,(7):12-13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面市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瞭望》新闻周刊、《光明日报》、《新京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广大读者中也引起了热议。  相似文献   

14.
班固创作《汉书》,至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完成纪、传部分,至其去世时仍未能完成《汉书》全稿。《汉书》未完成稿后由班昭等对其进行整理、校勘,并续作,形成后世流行的《汉书》全本。《汉书》真本和《汉书》流行本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刘之遴所校《汉书》古本所呈现的特征与《汉书》的创作状况和所处时代相符合,并非伪书,而为《汉书》真本。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锦     
《文化交流》2010,(2):43-43
浙江获得10个“山花奖” 日前,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省民间文艺家获得10个“山花奖”:《浙江民间故事史》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梁祝文库》《看一眼一百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彩色发绣《温家宝》、术雕《万工轿》、竹根雕《点睛》、青田石雕《江南民居系列》、铜雕《桥》《兰亭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相似文献   

16.
“田畯”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毛传:“田畯,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晻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清儒说《诗》者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俄岁斯华文媒体有近10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路迅参考》、《俄罗斯龙报》、《莫斯科华人报》、《莫斯科晚报》和《捷通时讯》等。由于语言、地域、文化交流等各种原因,俄罗斯华文媒体很少被国内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校注小序《四库总目提要》云,“《烟霞小说》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贻孙编。贻孙,苏州人。是书仿曾慥《类说》之例,删取《稗官杂记》凡十二种。中如杨循吉《吴中故语》、黄晔《篷轩记》、马愈《日抄》、杜琼《纪善录》、王凝斋《名臣录》、陆延枝《说  相似文献   

19.
《礼记·乐记》非公孙尼子所作 ,几为目前学术界所共识 ,但有些学者认为《礼记·乐记》是河间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 ,而河间献王的内史丞王定传授给王禹、王禹于成帝时献上的“二十四卷记” ,也即是献王等所作《乐记》。笔者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礼乐志》等有关资料的考辩 ,认为《礼记·乐记》 ,为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 ,但《王禹记》决非献王等所作《乐记》 ,也就是说《礼记·乐记》决非《王禹记》。  相似文献   

20.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中存在着引用古文《尚书》及其孔安国传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古文《尚书》自西汉末年至西晋晚期一直绵延不绝,流传于世。本文依据《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中有关古文《尚书》的资料,对拙文《〈尚书〉真伪问题之由来与重辨》所梳理的古文《尚书》传承脉络予以补证,由此更加强有力地证明古文《尚书》自孔安国以迄梅赜四百年间续续不断,从而更加强有力地反驳了南宋以降疑《书》者们对于古文《尚书》传承脉络茫昧无稽的指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