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代诗歌是中国诗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意义不在于艺术上如何成熟而精致,而在于其以清新质朴的形态为中国诗史充填进新的质素.辽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是契丹族诗人,而且尤以上层人物为主.辽代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思想主要指在诗歌活动中体现出的一些倾向.辽代诗学思想更重视的是诗的政教功能.辽诗有着尚实尚质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忽视了本土文化的精髓,许多"拿来主义"的西方建设割断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脉,失去了我们的文化信心。本文通过对京城建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四合院建筑、胡同文化分别阐述,从而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呈现出强烈的包容性及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展,经久不衰。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原经济发展,在新时代,分析和研究中原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外传播现状,对于加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走出去”符合国家和河南文化产业战略.河南省在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实践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创新能力和对外宣传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更好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环境文化包括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校园建筑等,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直观体现。但是,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变成一些景观的堆砌,缺少内涵,没有真正体现出校园文化精神和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于商至西周时期出现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属青铜时代,南越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广东地区有过不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阶段,但没有出现过较成熟的国家形态和奴隶制社会,该地区青铜文化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可高估,但认为广东没有自己的青铜文化的观点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8.
54年来,在"中国文化热"的驱动、刊物的支持、学者的努力和高校的培育下,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在理论建构、方法论转换和资料运用方面,存在着重官方轻民间、重实证轻解读和重文献轻田野的问题。因此,应强化土司族别史研究,建立国家和社会分层体系,分类解读政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外面传进的价值概念,已经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我国企业人不断学习、不断运用企业文化改善企业管理和企业内部建设,但总体上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方法,针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学术资源总库(CNKI)进行主题、篇名、关键词检索,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自2001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研究从文献数量、文献分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项目资助等维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逐渐为学界所关注。然而,问题并存,主要表现在:研究层次偏低,高质量、广范围、系统的研究不够;研究样本单一,跨文化、比较性的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田野调查以及数量统计类的研究缺乏;文化维度缺失,多元化、多民族文化的研究欠佳。未来研究需要整合优质资源,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适切的研究范式;拓展研究样本,加强跨文化、对比性研究;采用综合的、高级别统计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推广效度;观照民族特点,重视文化在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fforts of a small group of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to build a model for making connections across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With a common goal of sharing, strengthening, and building useable knowledge about child and adolesc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we focused on questions of mutual interest to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We describe our efforts to develop a common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and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dialogue and discussion, including classes and talks for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research laboratories open to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local conferences that provided a context for educator and researcher interactions, and researcher outreach in the local education community at the administrative, classroom, and student levels. These activities represent concrete mechanisms by which links might be forged between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主体是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一定时期以城市为主要居住地的流动人口).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居住。所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政府的职责之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从何而来,如何让资金进入,城市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试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中国夏都”旅游圈地脉、文脉人手,对“中国夏都”旅游圈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旅游圈形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高职高专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整体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下发了教高[2000]3号文件“关于组织实施《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7.
休闲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保定应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克服各种困难,制定正确策略,采取有力措施,在统筹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系列产品开发、休闲市场开发、行业管理深化、配套政策完善等方面加强研究,以保证休闲之都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突出地位。"和谐"是大学的精神积淀和时代要求,尤其在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和谐大学作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仅在基本精神上相一致,而且彼此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和谐大学的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等几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西辽河的主要干流,10世纪初由契丹人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来的辽上京城成为辽王朝的统治中心。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继北魏之后所建立的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座特殊都市。自金朝灭亡后,辽上京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由编写"大清一统志"的文人们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城的所在位置。以往中外学术界一直认为,辽上京城的重新发现是清道光年间蒙古学者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纪》一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最迟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已经有明确记载。此外,契丹人所修建的辽上京城从"二元"理念出发,采用了"北朝南市"的二元体制,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即皇城,为辽朝皇帝的临政之所;南城即所谓汉城则是以容纳汉人为主体的包括契丹人之外的各族人的生产、生活、市易、井肆、居住的场所。辽上京城是西辽河流域古代都市文明的标志,对东北亚乃至内陆亚洲的文化交流与传布,商品贸易的往来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港台资本共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山、海、侨、特”的优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著名侨乡为代表的部分沿海县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大量吸收港台资本、开展同港台企业的紧密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为港台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港台资本的作用和潜力,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长期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