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朝晖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3-124
本文从民间音调改编与创作的早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揭示了民间音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要进行创作,积累丰富的民间音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国有无穷无尽的地下矿藏,早已举世公认;而埋藏在人民心底的另一种"矿藏"——民歌,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民爱民歌,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民歌歌手不会记谱,千万颗放射异彩的珍宝,却奇迹般地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新疆、西藏的民歌很有特色,那欢快活泼的《玛依拉》,听了令人心旷神怡。广西、云南是刘三姐、阿诗玛的故乡,那质朴、泼辣的"柳州山歌"和热情奔放的《赶马调》,是那样的感人肺腑。还有陕北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内蒙辽阔壮丽的《嘎达梅林》,湖南亲切风趣的《浏阳河》,江苏优美细腻的《茉莉花》,这些人们心爱的珍品,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么,如何在歌曲创作中吸取和运用民间音调,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声乐作品演唱的目的是通过发声技巧来表达作品中丰富的内在情感,要培养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训练出熟练的发声技巧之外,还要注重对声乐作品内容的分析,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将歌曲中的情绪完美表达出来,做到在解读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培养作品不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4.
张艺 《教书育人》2012,(21):50-51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与人们相伴。自古以来,音乐都伴随着人们并渐渐地从贵人专属走向民间,追根究底音乐就是由民间起源发展而来的。因此可以说传统民间音乐是现在各种音乐的起源与基础。一我国声乐教育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人民开始觉醒,洋务派推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西学东渐"的思想由此得到壮大,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也得以开始萌芽。维新派代表梁启超认识到音乐对于思想的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倡导学校开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其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并且声乐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通过采取声乐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方面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声乐教学时,通过引入古诗词作品,对提高学生专业质量以及学生艺术素养方面都存在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古诗词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的语音有别于西语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声调,而声调的高低升降就是旋律,本身就具有音乐性;用汉语写成的诗词,一旦与音乐结合,便能产生出一种"诗者乐也、乐者诗也"的美感。我国古代的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诗几乎都是歌出来的,其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文明之初。我国的诗歌之所以流传广远,长盛不衰,语言"声调"和音乐"音调"和谐、完美的结合,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声乐作品《春晓》来剖析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喜武 《教书育人》2009,(7):107-10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发展进入多元时代,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盛行,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音乐结构布局。民族声乐一方面吸收西洋声乐技巧,同时为了使民族歌唱更贴近生活,出现了民族、美声、流行杂糅,“三不像”的现象: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就此弃“民”仿“西”合“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发展进入多元时代,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盛行,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音乐结构布局。民族声乐一方面吸收西洋声乐技巧,同时为了使民族歌唱更贴近生活,出现了民族、美声、流行杂糅,"三不像"的现象:民间音乐意识匮乏的民族声乐教育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迄今诞生最早,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类艺术。西方音乐整体上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划分。意大利的歌唱艺术早在13世纪就有了初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后,声乐艺术完成了由原来理性的宗教艺术到感性的感情艺术的过渡,从17世纪末开始,意大利歌剧更加注重于声乐炫技,使得花腔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日渐成熟,一直到18世纪时,声乐演唱的技巧趋于顶峰。随后先锋音乐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乐派。表现主义音乐强调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它的主人公主要是那些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主要创作手法是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多为无调性或自由调性的音乐,有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创作的悲剧《沃采克》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吕茵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121-123,125
本文通过依次论述诸如选择曲目、了解歌曲艺术风格,认识曲目的时代背景、主题及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基础和明晓作品的结构、曲调、伴奏织体等声乐演唱者在歌唱前所必需的案头工作,阐明了作品分析对很好地从事声乐研究和演唱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声乐工作者对作品分析的重视程度,以推进我们声乐水平的提高和声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演唱者在将声乐作品的文本转经为音响的同时,也是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与传达的过程,如何将原作品的情感,风格,音乐等准确传送给听众,这就需要演唱者不仅对作品有深层次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要处理好演唱中“技”与“艺”适度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维瓦尔第创造了大量器乐作品,在全世界范围流传开来,得到了广泛称赞。比较遗憾的是,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却面临着资料缺失的情况,限制了优秀作品的传播。世界范围内对维瓦尔第声乐作品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但这并不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的优质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维瓦尔第声乐作品展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感处理是否到位,是决定声乐作品完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声乐技巧的娴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情感处理是否到位,是决定声乐作品完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声乐技巧的娴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5.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一场完美的声乐演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深入作品分析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利于演唱者更好流露创作者寄予作品的情感,诠释作品的深意。本文将对作品分析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声乐在历史进程中与人类的发展朝夕相伴,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因素。声乐起源于民间,所以经过总结认为,传统民间声乐是其他声乐种类的基础和起源。民间声乐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的洗礼,以至于今日在人们的口中相传,这是我国民间声乐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阐述民间声乐的传承与现代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声乐同器乐相比,有其特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通俗易懂。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使得广大听众能够通过歌词听懂并理解演唱者所演唱的歌曲内容,并被这种内容所感染。因此可以说,声乐艺术是一种最容易直接抒发、交流人类内心情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如海的中国钢琴作品中,优秀的地域性作品比比皆是,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给钢琴作曲家的创作带来无限灵感,并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而,长期以来,作曲家创作的带有独特地域浓郁风格的钢琴作品是极为有限的,针对各地区钢琴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的专题性文章更为少见。本文对中国民间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深层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常情况下,声乐作品数量的不断增长伴随的是声乐演唱水平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在彼此的发展道路上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前,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薛静 《学周刊C版》2011,(7):201-201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会学唱大量的声乐作品,这就会涉及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和外国声乐作品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在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