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商品和贸易为借口,开始侵入印度。1757年普拉西战争后,印度开始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王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不仅给穆斯林,也给印度教徒和其它本地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马克思在总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悲惨的色彩。” 印度人民抗英怒火此伏彼起。英国为了维护它的殖民统治,除了依靠军队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外,还推行了“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各个民族、宗教、种姓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及内部,进行挑拨和分化。英国殖民者提出:“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的种族分裂,而不是努力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英国殖民当局为实行分而治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幽灵似的炮声17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印度,一个名叫史密斯的英国指挥官带领军队驻扎在一个叫劳弗里弗亚的湖边。一天在湖边发生了一件骇人的事情,7个英国士兵正沿着湖边巡逻,当轮班的士兵前去换岗时,竟发现这几个士兵全都倒地死去了。士兵们的尸体被送去进行尸检。身体上没有任何可疑的伤痕,但体内的检验显示他们是中毒而亡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史密斯首先想到这也许是当地印度人对英国官兵下的毒,但在当地印度居  相似文献   

3.
印度圣雄甘地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贱民、平息宗教冲突等斗争中以绝食作为最后手段多达18次,计144天。每当局势危急,他便采用这一武器。他认为绝食是把“一种使其不能逃避的紧迫感强加给对手”的办法,可以速战速胜。 1942年3月27日,英国克里浦斯大臣和  相似文献   

4.
1956年,印度人民纪念了波尔·甘加哈·铁拉克诞生的一百周年。铁拉克是争取印度民族解放的杰出战士,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思想家。铁拉克于1856年7月23日生于马哈拉什特的拉特纳吉里地方,他的家庭属于高级“卡斯特”——婆罗门,可是在英国殖民者侵占马哈拉什特之后已经破落了。铁拉克出生的环境和时代,对他后来的革命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他出生的1856年,正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前夕,而他的出生地马哈拉什特也是富有反抗侵略光荣传统的马拉特人居住的地方。时代的激荡和民族精神在铁拉克幼小的心灵中孕育了未来伟大事业的幼芽。铁拉克在浦那受过高等语文和法律的教育。在学  相似文献   

5.
印度人到香港的历史由来已久,19世纪中期,印度人随着英国的商人和军队来到了香港;他们有的经商,但大多数为英国人服务。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为香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30000名左右的在港印度人更是香港多元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宗教、教育、社团等活动丰富了香港的多元文化生活;他们大多是第二或第三代印度人,能讲汉语,但不懂汉字。他们大多活跃在商业领域,从事印港贸易。印港之间的贸易与印度人到香港一样历史悠久,印港贸易更是每年都大幅增长。此外,印度和香港政府还致力于科技合作,以充分发挥印度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以及香港在亚太乃至世界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谈到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文明碰撞时有一段名言“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反而是他们“消灭了印度文明”。这段话总的精神无疑是正确的,但说到英国文明对印度文明的影响,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印度是一个宗教意识强烈、文化积淀深厚的文明古国,印度教以其历史的悠久、曾有过的辉煌和它与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这是他们的精神动力源泉,也是他们的骄傲、自信所在。  相似文献   

7.
妙语圆桌     
作者是我语言学家、作家林语堂在轮船上散步时,看见一个英国人正在读一本英文书《生活的艺术》,便驻足瞧着那个英国人。英国人看他土里土气,不像一个读书人,便说:“有什么好看的,你能读懂英文吗?”林语堂缓缓地说:“也许还看得懂,因为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妙语林肯的命令林肯在美国黑鹰战役期间,曾被任命为军队的一名连长。一次上级命令他带领士兵追击敌人,当到达一条小河边时,河上没有桥,士兵要徒步涉水,但他不知道下什么命令,此时,他灵机一动,高声喊道:“全连解散,5分钟以后在河对岸集合!”妙语圆桌观察力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  相似文献   

8.
尼赫鲁时代印度的周边外交中的民族利己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巴基斯坦的打压、控制喜马拉雅山地区三小国、企图干涉中国西藏事务和霸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导致尼赫鲁推行地区霸权外交的主要原因有印度反对“两个民族理论”、尼赫鲁追求世界大国地位、印度对英国殖民遗产的继承和对中国的偏见等。  相似文献   

9.
锡克族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在1857年民族大起义中,锡克族站到英国殖民者一边参与镇压起义,被殖民者所利用,成了殖民政治的行动工具;但从印度历史的转型和锡克族的历史特性来看,锡克族成了宗教民族主义报复者,客观上还充当了印度历史旧秩序——莫卧儿王朝宗教压迫的报应执行者,这是其宗教民族主义在印度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下的使然。  相似文献   

10.
拜谒甘地墓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引起我对印度门的长时间仰望,因为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战死纪念碑太多了。牵动我感情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这九万士兵牺牲前都以为,这样死命地为英国打仗,战争结束后英国一定会让他们的印度独立,而战场上的英国军官也信誓旦  相似文献   

11.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社会的特色产物,在印度独立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甘地是现代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他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享有广泛的世界声誉。 一、非暴力不合作的历史条件 英国对印度长期殖民统治,变本加厉的掠夺,也使印度民族逐渐觉醒。1885年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提出发展生产抵制英货,以实现印度自治。英国的殖民统治依靠的是恐怖政策和印度人的合作,如果印度人不与英国合作,例如不替他们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候抗税,英国统治机器就会瘫痪。所以甘地号召人民掀起一个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运动。印度人民无须触犯刑律,也不至身遭警察棍棒的殴打,他们只需停止工作而已。  相似文献   

12.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典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印度两大史诗幸福观的形成与印度婆罗门教系统化和列国争霸的宗教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史诗中,“法、利、欲、解脱”是古代印度人的四大目的。以遵循正法、拥有财富、满足爱欲、寻求解脱为人生目标,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的幸福观:既“求今世永安乐”,又“求不朽的天堂”。  相似文献   

13.
《红领巾》2004,(10)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本杰明·狄斯累利在小说《年轻的公爵》中描写了一幕精彩的赛马场面。比赛一开始,两匹一直被看好的良种马就一路领先。快到终点的时候,却有一匹不起眼的黑马从后面赶了上来,令人惊奇地取得了冠军。此后,“黑马”一词就不胫而走,起先只是赛马场上的俚语,后来又扩大到各个领域,比喻实力难测的竟争者或是出人意料的优胜者。“黑马”是马吗?  相似文献   

14.
论影响印度道德教育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世俗国家,政教分离。但是,印度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印度民族的生存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渗透着宗教的因素。本文从道德教育中渗透宗教因素的原因、宗教对道德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进行宗教教育的方式等三方面阐述了宗教对印度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拔河在唐代之前不叫“拔河”,而是叫“牵钩”。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与越国经常发生水战,人们发明了一种叫“钩强”的工具,可以在战争时把对方的船只拖住或推开。平时为了训练士兵的这项技能,军队里准备了一条粗大的竹索,把士兵分为两队,让他们各拉竹索的一端,互相较力。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正值英国殖民统治走向没落,反殖民统治风暴日益掀起的历史关键时期。印度伟大的诗人、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泰戈尔(Rabindranth Tagore,1861—1941),面对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日益加紧的文化侵略,印度文化陷入崩溃边缘,教育制度日益沦为维护殖民统治工具的深重危机,充当了印度民族教育的开路先峰。他于1901年在桑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1921年在此基础上奇迹般地建设成国际大学。他利用这一教育圣地,整理、挖掘和颂扬频临崩溃的民族文化,向世界人民显示印度民族文化的特点,关心教育与印度民族经济生活的联系,采用民族语教学,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之于创造性的教  相似文献   

17.
军队在战场上作战,除了须面对枪林弹雨外,最大的敌人可能是疲惫,不过英国国防部研究人员推出一种调整士兵生理时钟的眼镜装置,使他们能持续作战达36/J‘时而毋须睡眠,这项装置已在北约空袭南斯拉夫期间首次使用。这种新方法是伦敦皇家学院的福斯特教授及美国科学家戈尔德曼合作研究的,原理是在一副特制的眼镜框内装上微型光纤,光纤向士兵的视网膜周围释放一道白色强光,强光的光谱与日出时的晨街一样,今士兵常感觉犹如刚睡醒~般,而不会影响士兵的视觉。若士兵能有几次机会小睡则分钟,更可保持头脑清醒达48/J‘时。福斯特教授…  相似文献   

18.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于194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它被普遍看作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成为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受到极高的评价。本文试图从宗教象征的角度探讨福斯特对三种宗教的不同态度和在构建叙述时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支军队,不能没有将军,没有了将军,就会群龙无首,形不成战斗力。一支军队,更不能没有士兵,没有了士兵,军队也就没有了基础,战斗力更无从谈起。将军和士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军队不能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谁也少不了谁。  相似文献   

20.
《考试》1994,(1)
(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人呤利记录李秀成的谈话“你们外国人难道没有看到”他说:“咸丰诸妖知道你们和我们是同宗教同家庭的,就阴谋拉拢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