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能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乡村儿童获得优质、公平的教育。随着我国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招不足、留不住、教不好、发展慢”的困境。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健全乡村教师人才引进制度、完善乡村教师激励与保障制度、健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要求各地切实做好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各地要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送培送教,将培训送到乡村教师的家门口,让乡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此举对于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送培送教”工作,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  相似文献   

5.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帮扶驻点村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基于帮扶驻点村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输血+造血”式帮扶的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两后生”、青壮年群众的思想政治高度、技能技术水平,切实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帮扶与后盾支持的作用,以期为电力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江恒源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改进实践经验。他提出的“富教合一”不仅成为当时农村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以教助农,激发农民自觉意识;以教补农,建设农民学习型组织;以教富农,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以教睦农,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教育的“材”路,就是要改善农村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推而广之就是要改善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陶行知先生曾对中国的乡村教育作过批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相似文献   

9.
送教下乡是乡村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给乡村教师带来了便利。在一年多的L县送教下乡研训的基础上,提出了“12345”送教下乡研训模式,对具体的操作环节进行了探讨,希望推动送教下乡研训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认识主要从出生年代、工作场域、性别结构、户籍来源等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缺乏更深层次的特质分析、文化考察和伦理观照,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和价值缺憾。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审视,承载鲜明代际特征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不仅是“在乡村从教”的中坚力量,还是“为乡村而教”的价值践履者,更是改造乡村的公共知识分子。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在此基础上优化行动路径,具体包括:精准识别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代际特征,构建政策支持的瞄准机制;高度重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地域融入,涵育安心从教的场域合力;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使命担当,重塑“一村之师”的新乡贤角色。  相似文献   

11.
许丽 《师道》2005,(11):38-38
一对来自偏远乡村的姐弟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别人向他们的父亲取经,这位姓包的农民笑了一笑说:“要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12.
曾碧玲 《教师》2023,(1):105-107
文章首先对中职教学改革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以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项目式教学为例,通过建设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建立服务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形式,产教融合面向乡村开展技术服务,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方法,在乡村装饰设计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进行“三教”改革。借助“三教”改革与产教融合孵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果,提升乡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几种教学方法高邮市卸甲镇成教中心胡兴来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等特点,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笔者粗浅之见,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是一种常规的教...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是国家治理理念与目标的重要传导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实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面向乡村“善治”目标,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应面向乡村社会致力于优化人心、生产秩序和生成能力。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悬浮”状态,如机构上移、“农教互离”以及教师角色变化,严重限制了其乡村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教育应选择“教治”融合、“校地”融合、“教产”融合与“四教”融合的路径,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改善乡村社会治理生态,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在农村中学教自然课,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纯朴的乡村学生。他们越是喜欢自然课,我的压力就越大,总觉得没条件让学生进实验室挺遗憾的。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农村学生看的是红花绿草,听的是林间鸟鸣,乡村不也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吗?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相似文献   

17.
田仁友 《教师》2019,(1):108-110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举措。送教下乡培训主要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教研技能的需求,解决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叶方舟,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作。从调研情况看,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缺乏有效性,结合湖南省凤凰县校本研修实际,该县借用“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带动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转变农村山区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县教育局将过去由县教研室组织县城优秀教师单向送课到乡村学校的“单送”活动,改为由县教研室组织县城学校到乡村学校和由乡村学校向县城学校以及县城学校、乡村学校互相之间双向送课交流的“双送”活动。具体实施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纵向互送,即县教研室组织送教到乡中心小学或中学、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在78年前《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一文中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叫荒山成林,瘠地长五谷,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使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变为快乐的活神仙","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要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根据陶先生这一教育思想,乡村教育应有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乡村振兴可以被定义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业”“地”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而产教融合因其跨界属性,为实现“人、业、地”的正向耦合提供了可行的工作机制。文章聚焦滇桂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地域空间,以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但其中面临着发展任务艰巨、产教融合作用弱的双重挑战。文章认为,立足现实发展条件、遵循“人、业、地”耦合的客观规律,以宏观发展规划为引领,合理优化乡村振兴的产教空间布局,增强产教融合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制度供给,推进产教融合的环境、平台及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是助力滇桂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