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在与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为作文批改的方法与效果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老师认为,任你精批细改、费时劳神,可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几个人能比较老师批改前后习作的异同,他们大多只扫一眼最后的得分,极少数同学会读一读老师给的总评;也有老师认为,为学  相似文献   

2.
郭宏谚 《甘肃教育》2020,(4):113-113
"精批细改"是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形成的习惯与原则,效果如何?细细思量,有其弊端。首先,"精批细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其次,"精批细改"好似注入式教学。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作文"标准"去框定学生的作文,这样必然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让学生作文过于"符合"老师的要求和喜好,而不一定能写出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最后,"精批细改"的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3.
《海南教育》2013,(8):48-49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少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改,被公认为是作文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文批、面批,精批细改,课堂讲评,耗时费力;学生周周写,天天练,成效不高,每每发作文本时,学生只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最好做到精批细改,似乎精批细改的教师是好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就是一篇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是不是真如此呢?我觉得也未必,因为精批细改如果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话,那也是达不到作文批改的目的的。况且,每篇作文的批改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先介绍做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要不要“精批细改”,怎么“精批细改”,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也是家长、社会对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已触及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那么在作文“精批细改”的问题上改革的步子又如何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剖析。 一、作文“精批细改”的现状 作文批改应当达到什么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但是,提倡和要求语文老师“精批细改”,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实际情况看,教师是如何去努力精批细改的呢?据我对淮阴市城乡的部分中学进行的教学调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形(不负责任的批改略去不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的作文,究竟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这个办法,因为是无效劳动,所以要改。”首先,他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承受精批细改的沉重负担。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现在还是提倡精批细改,家长也要求老师精批细改,也不算老师一天有多少小时。老师一天24小时,和别人一样,当中要睡觉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还有做一点家务的时间,譬如洗…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不少教师对批改作文颇为烦恼。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唯恐批改不精不细而耽误了学生,结果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辛辛苦苦、费尽脑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常感头痛的事恐怕莫过于批改学生的作文了。 老师批改大量的学生作文,若全部精批细改,确实力不从心;若草率处之,便有悖于师德。这是一。批改的目的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传统的作文批改,基本上只是老师的事,费力费时,而本子发下去后,学生大多只注意分数或等第,收效甚微。这是二。  相似文献   

11.
<正>诚然,"精批细改"是中国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但是,这种"传统"在课改的今天大有质疑讨论的必要。一、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  相似文献   

12.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关于作文批改话题的争鸣一直是语文老师研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显著的摆在热衷于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面前。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是只批不改,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面对重重困惑,我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批改作文历来是浯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在传统教学中,面对成沓的作文,老师们费尽了心思:精批细改。他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不厌其烦的指导,让学生不断地修改,这样不但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学生从作文批改中受到教益,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精批细改,也不在于教师的简批略改,而在于教师在精批细改或简批略改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假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是一味地下断语,用注入的方法把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问题生硬地塞给学生,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语漠不关心。相反,假如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熟练地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不管他是精批细改还是简批略改,都能使学生从作文批改中受到一  相似文献   

14.
马丽 《内蒙古教育》2009,(23):62-63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认真审视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得失,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述:“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述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的事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但却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的批改符号,仅仅关注老师给出的分数。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应从大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如内容的完整性、观点表达是否到位、整体意思表达及卷面情况,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辨明优劣。二、作文批改要精泛批结合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如人称混乱、时态不一致、要点不全、汉式英语等。据此,本人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把学生作文中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作文的“精批细改”王如学校领导历来注重作文批改工作,往往以是否对每篇作文“精批细改”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精批细改”是指对学生作文中小至标点大到布局谋篇的不当之处,都要—一改正过来.并有眉批与总批。结果,翻开作文本,只见斑斑点点“一片红”....  相似文献   

17.
自主中见效益──作文批改浅议陈巍如何批改好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常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精批细改;有的认为可只阅不批改;有的认为应部分批改。我认为,精批细改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教师进行语文教改。应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自评,或工改互...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的八大优点福建特级教师郑梦如拜读了《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10期何夏维同志写的《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的10大弊端》一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的看法与何老师不敢苟同。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至少有以下八大优点:一、有利...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把作文批改好。到底怎样批改才算好呢?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传统的意见,认为要“精批细改”。另一种则主张“教师批,学生改”。两种方法哪一种好呢?这首先要弄清批改  相似文献   

20.
批改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的.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而学生拿到修改过的作文后,心情也不会快乐,渐渐地就不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不断重复枯燥的劳动,而且效果也不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种宽松的评估要求。批改,本身就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应该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