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一、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少儿节目单。师:你喜欢什么节目,它在什么时间播出?生1:我喜欢“金色的童年”节目,它在8时10分播出。生2:我喜欢“大风车”节目,它在18时30分播出。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有幸在一次教材培训活动中,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一堂《24时记时法》示范课。黄老师这节课,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暗合了当前国际数学教学的新走向,现将这堂示范课赏析如下,以飨读者。一、创设情境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页.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在设计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6.
黄爱华 《广西教育》2010,(10):27-30
一、猜一猜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相似文献   

7.
“一纲多本”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现实状况,“一纲”是指目前我国统一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多本”即指在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之下,出现了“人教版”、“北师大版”、  相似文献   

8.
"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小数教材中最难的课堂教学之一。教师竭尽全力教学,学生囫囵吞枣接受,学生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正确率还不到一半。尤其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互相转化,让许多学生伤透脑筋。巧用一一对应,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学科的视角看待知识,能让学生体会到相关知识不同的学科意义,这对于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活动以及引导学生体验学科本质是极为有利的。研讨《24时记时法》一课,力求从“记时”的数学意义和教学价值出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课件演示:一天呀,猪八戒收到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第二天,天还没亮,猪八戒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忙忙赶往瑶池赴宴。可  相似文献   

11.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教师的体会是"难"!因为难,有的教师往往将一课时的内容分成几课时来教,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难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大市级的公开研讨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了《24时记时法》这节课。这一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经过精心的准备,课上得比较成功。课后,我再次仔细审视教案,回忆教学,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感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耀51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转换。2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索意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好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只有进行预设的课堂才能有效。而真实的教学过程又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必然会出现意外。如果我们教师能巧妙的利用这些意外实现动态生成,那么就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课堂教学就会高效。以下就是笔者《24时记时法》的教学片断及其感悟。  相似文献   

15.
蒋玉琴 《江苏教育》2012,(16):35-3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这部分知识初看之下,的确密密匝匝,让人眼花缭乱。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是两种不同的表示一天时刻的方法,课本上给出的两种记时法的概念,只不过是数学学科世界的一片风景,是经过很多人长期努力逐步凝结而成的风景。笔者试着以"24时记时法"一课的教学来阐释如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掌握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3,培养学生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在教《24时记时法》时,首先出示一个3时的钟面,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吗?生1:在批改作业;生2:睡觉。我接着说,老师凌晨 3时在睡觉.下午3时在批改作业.那现在到底指的是哪个3时.清楚吗?  相似文献   

18.
“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记时法。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发现并理解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12时记...  相似文献   

19.
崔振忠 《宁夏教育》2007,(10):37-38
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形成自觉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出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新的知识之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节数学课——《24时计时法》,现以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为例,将笔者的所听、所思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整理成文,以求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