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读《李大钊三莅上海》一文,觉所述内容不确或有需评述的必要。文中说,“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因工作繁忙,连中共一大亦未曾去参加。然而他为了中国的革命三次来到上海”。“第一次是1922年8月下旬”。其实,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李大钊为了中国的革命,他不止三次来到上海,第一次也不是1922年8月。李大钊第一次到上海是1916年1月底。当时,他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在日本留学生中秘密进行反袁活动,时值袁世凯忙于复辟帝制,并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为此,李大钊以激愤的心情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欲灭亡中国的野心及袁复辟的阴谋,并散发全国。为了广泛联络各方人士,他于1916年1月,来到上海,日夜紧张地与反袁志士协商反袁的一切事宜。此次在上海滞留两周,于2月中旬返回东京。  相似文献   

2.
1986年,蒋锡培开始自己做老板。他选择了熟悉的钟表行业,创办了一家为大钟表厂生产零配件的仪器仪表厂。然而一年后,企业因管理不善亏损100多万元,蒋锡培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好在他在某电缆厂工作的大哥向他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上海和江苏的电线电缆市场需求量巨大且销售价格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偶像     
他是个很漂亮的男人.他的美并不因时间的推移而稍减。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他的时候.我在上海的工厂打工。那时.心里是有些抱怨的:上天造人不公平。他如此十全十美,和他相比.我十足是只发育畸形的丑小鸭。  相似文献   

4.
赵无极传记     
1921年:赵无极于1971年诞生于北京。六个月后,他父亲(银行家)迁居上海南面的小城南通,赵无极就在那里念了小学和三年初中。当时他家里已添了六个孩子。他的一个兄弟后来到美国定居,其他人都留在中国。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们成为知识分子。赵家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家系可以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记录了诸葛亮因六次事件哭泣,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担当之义、容人之量、礼贤之怀、爱子之情、故友之谊以及孤寂之愁等,这六次哭泣揭示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可贵的人品。  相似文献   

6.
另一种趣味     
罗杰斯是美国陆军的一名上士,在军队开了六年的"悍马"车,正是因为车技突出,从军队退役后,罗杰斯又成了政要的专职司机,这一开,又是三年,直到他因一次突来的车祸而失去一只小腿.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情况 贺一帆,男, 1983年 12月出生于中国上海; 1990年进入上海市实验学校, 2000年以 优异成绩高中毕业,考入同济大学。  二、个性发展简析 贺一帆同学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就读的 10年内,各科教师记录他的个性发展记录卡共 10 0张,加上本人的作文与随笔本上的习作,以及对他的访谈,分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概述与简 析。 (一 )抱负 1995年 6月,贺一帆通过预赛、复赛、决赛,最终获得了“上海天才少年”二等奖。这 次活动是他个人报名参加而非学校组织。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将来成为 有用的人才。 1997年 3月,他…  相似文献   

8.
由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26日,上海大学生汪洋因追赶盗窃犯罪嫌疑人被刺身亡,后被追授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他留下的很少。一幅还没有上完色的中国元素动漫作品;一次令师生记忆犹新的学生会副主席竞选演说;一个写有“梦想”“目标”“追求”的个人博客……19岁的年轻生命就在2006年的11月26日戛然而止,可是在师生的悲痛和缅怀中,19岁的他却实现了刹那永恒。他,就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汪洋。11月26日,他因追赶一名流窜到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作案的盗窃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0.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为响应北伐军攻打上海、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市民政权,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在这期间除去汉口出席12月特别会议外,一直坐镇上海。中共在工人武装起义中执行的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经他认可的,或者是由他亲自制定的。尤其是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与陈独秀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与革命家.他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楷等.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音乐家黄自.1934年因发表<牧童短笛>而声名鹊起.1936年,贺绿汀加入左翼歌曲作者协会.1943年,他奔赴延安,先后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音乐组长、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等职务.1949年9月,贺绿汀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第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4月27日,这位人民音乐家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2.
王成林第一次入狱是小学毕业三年之后,因盗窃被判了两年。新千年他再次犯罪,情节相当严重,入室抢劫首犯、惯犯,捆绑致伤多名受害人,作案遍及三县六镇,闹得鸡犬不宁,影响极为恶劣。不久就从布告上看到他的名字,打着大大的红“×”,我呆呆地在布告栏前站了很久,头脑里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本文说的是胡适的家长如何对他进行家教的。胡适专门受教育的时间,从1895年读私塾起到1917年留学回国止,前后丸二十二年。其中包含九年的家乡教育,六年的上海教育和七年的美国教育。胡适的家庭教育的范畴,涵盖了他的学前教育,家乡教育,还涉及到他的上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牛锐 《少年月刊》2014,(7):45-47
邵家八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被尊称为“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亦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的收视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1842年—1921年)是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广东省香山县雍陌乡人。他一生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国难和国耻。郑观应17岁那年,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到上海学习经商。他在上海的叔父是洋行买办,  相似文献   

16.
叶蜚声传     
叶蜚声,浙江慈溪人,1926年3月7日生于上海。幼年在慈溪和常州度过。1931年秋,进常州铁路员工的子弟小学(扶轮小学)读书。1935年初小毕业,改进常州局前街小学肄业一年。1936年因父亲至上海工作,举家迁上海,进上海比德小学读六年级,次年毕业。秋天,进离家较近的正始中学读初一。第二年(1938年)考进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40年初中毕业,转入南洋模范中学读高中。1943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交大实业管理系。半年后因肺病休学一年,复学时改读财务管理系。1948年夏毕业,报考进入中央银行总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徐永生 《新高考》2006,(10):5-9
【时事背景】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哈、吉、俄、塔、乌六国元首出席了会议。六国元首高度评价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年来取得的成就,一致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已进入新的发展时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上海市流动人口六次大型抽样调查及2000年普查数据,上海流入女性人口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2000年达164.09万人。调查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流动人口已进入家庭化阶段。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婚入女性人口(即“外来媳”)占流入女性人中的9.33%。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三年一月,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六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他便正式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党中央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于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五日在广州恢复出版《新青年》杂志(季刊),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同年七月一日在上海又创办了《前锋》杂志,瞿秋白参加编辑工作,这两个刊物和《向导》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20.
徐焰 《师道》2011,(6):9-10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