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4,(7):63-63
2014年4月28日IBM(NYSE:IBM)正式发布POWER8技术并推出一系列全新的PowerSystems服务器。这是POWER全面走向开放后的第一个成果。凭借OpenPOWER基金会在中国不断扩大的生态系统和影响力,POWER将成为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安全、可控IT产业链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中国IT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IBM(NYSE:IBM)日前推出一种新的超级计算机,它采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微处理器之一.并通过一种创新的水冷系统进行冷却。新的Power 575级计算机配置IBM最新的POWER6处理器,使用安装在每个微处理器上方的水冷铜板将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  相似文献   

3.
5月14日,IBM在北京宣布全球首个IBM Power Systems Linux中心成立。借助该中心的平台和资源,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软件开发人员将更轻松、快速的采用Linux和最新的POWER 7+处理器技术,构建和部署开源平台上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商务领域的下一代应用。该中心将集合IBM领先的Power Systems企业级平台技术和专家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3,(5):15-15
5月14日,IBM在北京宣布全球首个IBM Power Systems Linux中心成立。借助该中心的平台和资源,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软件开发人员将更轻松、快速的采用Linux和最新的POWER 7+处理器技术,构建和部署开源平台上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商务领域的下一代应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0,(7):35-35
1.定位的改变众所周知,IBM 一直在面向 IT 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什么此次也看中零售市场,推出个人软件产品,而且采用低价策略?据 IBM 公司软件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 IBM 历来非常重视 PC平台软件的开发和销售。中国目前的软件市场非常特殊,消费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由于进口软件价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20日,IBM携手中国知名的IT专业学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行了“IBM与东软信息学院合作实施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仪式”。该合作计划以IBM与东软集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结合了双方的软硬件技术及资源优势,旨在推动中国创新型IT人才的培养。该计划凭借IBM雄厚的软件技术背景和东软信息学院在师资等方面的倾力投入,大力促进高素质IT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被IT所累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走出困境,走向卓越!”。这是IBM中国有限公司在6月16日“IBM技术大会2005”上面宣扬的主题。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彻底走向卓越,IBM带来了精选的4套基础架构、6套应用平台以及4套服务实施,共14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CPU技术飞跃革新的一年。无论是采用45纳米新工艺的英特尔Penryn,还是拥有8核心64线程的Sun UltraSPARC 72,抑或是主频高达4.7GHz的IBM POWER6,都无不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9.
<正> IBM近日宣布,美国三家名牌大学已经选择使用基于IBM POWER芯片的Linux技术来创建国会图书馆的第一个电影、电视和数字视频图像中央在线目录——这些资料将来自各个图书馆、国家档案库、博物馆和广播公司。这一中央在线目录最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动态图像资料库,并将极大地改进国会图书馆为全国提供图像资源的能力——从国家Smithsonian档案库中的档案,到哈勃望远镜提供的图像,所有的这些资料都将通过互联网成为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10.
标准对于产业发展.就如同灯塔对于夜航的船只一样.起到指引方向规范航向的作用。而在国内IT界,技术.产品乃至应用.它们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国际厂商手中。另外一个方面.某项标准一旦制定并执行后.将直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握有标准的企业,如Sun推出的J2EE.J2ME等标准.受到IBM.BEA等公司的支持.并由此获得了一大批ISV(独立软件  相似文献   

11.
IT资讯     
【公司】IBM再举开放大旗7月3日,IBM与北京国泰联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定合作策略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双方将联合打造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为行业用户,特别是中、小企业用户提供IBM基于开放标准的软件产品和相应服务,从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也是IBM推动开放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媒体领域推进云平台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云技术作为新诞生的IT业新秀持续升温,以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可阻挡之势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理念和技术革命。Google、Amazon、IBM和微软IT等商业巨头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着云技术和云产品的普及。国内对云技术的研究也如火如荼,中国移动和阿里巴巴已成为国内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先行者。在媒体产业走向内容海量化、体  相似文献   

13.
新品上市     
《信息系统工程》2002,(11):39-40
IBM eServer,X系列刀片更新 10月16日,IBM在eServer X系列服务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刀片式服务器——IBM eServerBladeCenter并推出了Linux群集系统新品LC1350和X系列的其他6款更新换代产品。BladeCenter整合了服务器、存储、应用和网络等各种设备,帮助用户在跨平台的架构中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存储管理,具有简化和自动的管理特性。IBM eServer BladeCenter为刀片式服务器制定了新的标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IBMeServer BladeCenter是第一个使用了双路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刀片式服务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12-12
为期四天的第十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暨国际IT人才交流会、2005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首届中国(天津)汽车电子产品展览会(简称“两展一论坛”)于11月7日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圆满降下帷幕。作为国家重要的IT技术展览会之一,第十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以“数字技术与生活”为主题.设立了天津信息化成果展区、网络与通信展区、环渤海信息产业交流展区、国际IT人才交流区、汽车电子展区、手机娱乐展区、数码视听和办公自动化展区等7个专业展区.1100个展位.展览面积2万平米。  相似文献   

15.
在2001年的上半年,整个IT产业的增长趋于平缓。但是IBM存储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继续保持着存储行业第一的位置。从整体上看:在大中华区,IBM的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相比去年问期增长了128%,第二季度相比去年同期的增长更高达141%。从每个产品的表现来看,无论是IBM存储部门闻名业界的“鲨鱼”企业级存储服务器等主流产品,还是今年刚刚推出的NAS,LTO产品,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好成绩。以“鲨鱼”为例,在整个大中华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鲨鱼存储200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长惊人,达到400%。 “我们对IBM存储所取得的业绩非常满意。这主要得益于IBM对存储市场发展的正确预见和精心的准备。”IBM大中华区存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何国伟先生说:“这半年来的优秀成绩已经反映了IBM全面存储解决方案的巨大成功,这是IBM存储的策略,产品,技术,渠道等部门多方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12,(11):60-60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与IBM近日携手举办“媒体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交流会”,与业界探讨未来传媒出版行业的IT发展趋势及相关power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实践,共同为打造智慧媒体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双核并非新鲜活题,在RISC领域,IBM早在2001年就推出基于双核的POWER4处理器,随后Sun和HP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基于双核架构的UltraSPARC以爱PA-RISC芯片。但是,由于产品制造成本高昂,此时的双核多应用在气象、能源、电力、金融、电信等大型行业、企业中。  相似文献   

18.
<正>强氧自2001年建立,就立足于中国CG行业的发展,围绕"CG应用服务中国"不断开掘和延展后续产品。05年推出"IT融合广电"带给广电行业的用户一个更加开放的操作平台。07年强氧再次唤醒"享受科技享受制作乐趣"化繁为简,打通后期全流程更加完善旗下产品线。08年后,强氧凭借"应用系统集成商"、"方案解决商"的身份,借助IT发展速度及力量为行业带来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从而使联想成为继戴尔和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PC供应商.这也是我国IT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例,将对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改革世界PC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标准对于产业发展,就如同灯塔对于夜航的船只一样,起到指引方向规范航向的作用。而在国内IT界,技术.产品乃至应用,它们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国际厂商手中。另外一个方面,某项标准一旦制定并执行后,将直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握有标准的企业,如Sun推出的J2EE、J2ME等标准,受到IBM、BEA等公司的支持,并由此获得了一大批ISV(独立软件开发商),至今Sun在企业级市场还能够与微软一搏天下,Java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的建立,着实帮了Sun不少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