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乃国之思想源泉,不同时代的媒体环境和印制技术赋予国学经典出版迥异的活力.诉诸国学出版史可以发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更新迭代中,国学经典出版先后经历了保存国粹、整理国故和国学新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思想线索和国家盛衰状况.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发扬“国粹”的角度,介绍了章太炎重“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的国学思想,并从白话文、古体文、文学、诗歌、读书治学、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等角度探讨了章太炎的阅读观,即读书学习,不能拘泥于书本,还要向书本之外去寻求;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既要求是,又要致用;不读史书,就无从爱国;多读经典等.  相似文献   

3.
书评     
  相似文献   

4.
胡长青 《出版科学》2010,18(3):100-101,107
在43年的办刊生涯里,芭芭拉·爱泼斯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编辑思想和办刊风格。本文着重从《纽约书评》刊物的成长历史、风格、内容等方面,对芭芭拉·爱泼斯坦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吕希华 《军事记者》2005,(12):32-32
《诗经》——先民的歌唱。《左传》——诸侯争盟记。《山海经》——神话的故乡。《楚辞》——泽畔的悲歌。《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盐铁论》——汉代财经大辩论。《天工开物》——科技的百科书。《老子》——生命的大智慧。《墨子》——救世的苦行者。《史记》——历史的长城。《庄子》——哲学的天籁。《荀子》——人性的批判。《战国策》——隽永和说辞。《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三国演义》——龙争虎斗。《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主题书评     
似乎这已成为一个思想钟摆:每当思想的探险进入一种眩晕的失重的状态,就必定会产生一种对当初的出发点的回归,以便弄清这一路是如何走来以及在何处误入歧途。那个出发点通常被称作“经典”。不过,这种空间隐喻会带来一种空间联想,即“经典”是处在历史之外、处在“我”之外、自身具有稳定意义的一些文本。思想史的写作通常假定思想是按时序展开的,因此一部思想史意味着从古到今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7.
主题书评     
梅光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准形象,是由其论敌胡适建构起来的。为了把梅光迪建构成“新文化的反对派”(其实梅光迪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认为文化革新不能采取“运动”的方式),胡适不惜采取隐藏史实的方式,例如他从来就不曾在他的文学革命史写作中引用梅光迪1916年3月19日写给他的信,  相似文献   

8.
《诗经》——先民的歌唱。《左传》——诸侯争盟记。《山海经》——神话的故乡。《楚辞》——泽畔的悲歌。《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盐铁论》一汉代财经大辩论。《天工开物》——科技百科书。《老子》——生命大智慧。《墨子》——救世的苦行者。《史记》——历史的长城。  相似文献   

9.
主题书评     
分科基于社会分工以及个人不同的学术兴趣和能力.子云: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根据其弟子学业特长而将其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即孔门四科.《论语·先进》载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钱穆释云:孔子门下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言语如今言外交,  相似文献   

10.
拒绝书评     
《上海档案工作》2011,(2):31-31
胡鸿杰在2010年第6期《档案学通讯》撰文道:前些日子一位学界老前辈来信,说打算为我们刊物写一篇书评。这事要是放在过去,像他这样的“大腕”,客气的话打个招呼告诉你“投稿”,不客气的话就该直接告诉你准备放在哪一期甚至什么位置了,但是,现在已经“俱往矣”……因此.我毫不犹豫且非常客气地告诉他,我们的刊物不登书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报纸书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1935年7月萧乾接手《大公报》副刊,特辟书评专栏,得到当时众多书评家的支持,这成为《大公报》副刊的特色栏目,也成为书评栏目中的“翘楚”。新中国成立后,书评常常是报纸副刊上偶尔设置的一个栏目,很少能够“一以贯之”;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书评只是政治的传声筒、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当代,《南方周末》的《阅读》、《汇报》的《书缘》、《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等都拥有了定期的专栏,总结其经验、探讨其不足,对于繁荣书评,营造“书香”社会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曙 《出版广角》2011,(11):57-59
从《读书》到《中国书评》,新世纪以来书评刊物学术化越来越明确,对此一直异议不断,甚至遭到读者的公开抵制,曾经围绕书评形成的思想共同体已然分化破裂。反思书评的存在,寻找书评存在的理由及其存在的独立品格,我们认为书评应该采取思想的立场,将批判性作为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宏观视角出发对英国书评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其与英国出版业、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性的探讨,勾勒出英国书评自诞生至现在的发展脉络与体系轮廓.从中可以窥见英国书评的形态变化、语言风格、制度完善及数字化革新,这些多元因素相互交织促进英国书评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思考中国书评的发展提供了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15.
书评传播媒体表现是一个国家图书出版业与文化阅读发达和繁荣程度的镜像,书评传播是一个国家图书出版市场的润滑剂和图书产品的通行证。美国的书评传播媒体格局多元,服务交叉,受众精准,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美国图书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是美国图书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书评事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6日,《联合报·读书人》发行最后一期,宣布停刊。《读书人》于1992年4月16日创刊,每周发行一次,主要介绍全球与台湾重要出版品。 《读书人》的停刊,相信许多老读者都会感到不合,感叹环境变迁,造成《读书人》无以为继。  相似文献   

17.
浅议书评类图书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在类分“书评”类图书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对《中图法》(四版)G236、G256.4两类的立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主题书评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实践,总结出主题书评活动的开展模式和组织形式,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开展书评活动延伸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盛韵 《编辑学刊》2012,(4):56-59
《纽约书评》是美国知识界的必读,创办半世纪以来,定义了美国甚至英语世界的智性讨论。本文介绍了《纽约书评》的创刊缘起、办刊立场与风格以及经营与发行方面的特色。"至死方休"是《纽约书评》的一个鲜明特色,总编、特约漫画家和核心作者为之奉献一生,读者一读也是一辈子。对作者群、对刊物内容的极致追求也成就了《纽约书评》稳定的读者和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