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君 《山西档案》2002,(5):41-42
同一句话,出自老年之口要比出自青年之口显得更为深刻。 这不是我的观点,是黑格尔的。原话怎么说的,记不清了,但意思肯定不会搞错。黑格尔之所以直言上述观点,大概与他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的主旨是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因此,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是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年通过家庭和中学教育,深受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影响,初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认识;在大学中,马克思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作了深入探究,并通过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他的哲学自由观不断升华,不仅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地平,而且借助康德自由理论的合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思想,其成果显现于他的《博士论文》中。追寻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中学时代形成的某些思想质点,在他后来的理论创造中得以不断展开。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出身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律师的家庭.1823年进海得尔堡大学学习神学,第二年由于对神学感到失望,慕黑格尔之名转入柏林大学.1828年大学毕业,在爱尔兰根大学担任哲学讲师.因批判灵魂不死的宗教教条,1836年被迫迁居乡村.晚年研究过《资本论》,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他的主要著作有:《论死和不死》、《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4.
贺麟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学贯中西,对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很有研究,他通过大力译介黑格尔著作为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永生,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今年36岁。他从历史学闯入档案学领域以来,潜心研究,冷静思考,力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观察问题,他的文章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常常给人一股清风扑面之感。透过他的学术轨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趁全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之机,我们采访了这位来自南国的青年学者。问:我感到,这几年你在档案学研究方面,很注重对档案学本身问题的研究。你在《档案学论衡》中说过,档案学对自身的研究有很多不足,进而提出无科学对档案学具有启示意义,这就从审视…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已十二年了,现在又重印他早期的有名著作《大众哲学》,使我们心情激动,对他无限怀念。艾思奇同志在中学时代就很爱好哲学。一九二六年冬他中学毕业后来到南京,和他哥哥同住。他哥哥是个革命青年,有一天反动军警忽来搜捕,其兄不在,将他抓去。后在亲朋营救下,他恢复了自由,就到了日本东京,和我同住一屋。学完日语初级课程后,他买了一本日文本黑格尔哲学,作为进修日语的主要读物。我当时对哲学一无所知,认为在备考时期不该如此浪费时间。他说他爱哲学,借此容易搞通日语,一举两得。不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国历史散论》刘雪枫《美国历史散论》就要和读者见面了。作为责任编辑,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公之于众,这于我是破例的。这部出自青年学者杨玉圣之手的富有个性的集子,选自他1986年-1994年陆续刊布的论文、评论,是他多年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术成果的...  相似文献   

8.
李晓晔 《传媒》2002,(7):23-25
凡是与崔寒韦接触过的人,首先感到的是他的谦逊。这种谦逊发自内心,出自真诚,令人不自觉地生出敬意。虽然他的声音略带沙哑——这是他18年哲学教员生涯留下的痕迹,然而,与他谈起出版,你会发现,他的出版思想和实践充满了一种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古人说:哲学使人智。当崔寒韦将自己积累近20年的哲学心得运用于晨  相似文献   

9.
刘翔 《新闻界》2001,(1):56
“裸奔”这个词,出自一位成年人之口我们不会奇怪,但出自一个三岁小孩之口却让人匪夷所思。   成都某报 2000年 11月 19日一版《街头内衣秀 =裸奔 ?男孩一句童真话引起围观成人议论纷纷》一稿,报道的是某内衣公司在假日举行促销活动,请模特儿身穿内衣,在商场门口表演,引来众多市民围观,其中不乏小孩。文中的第三段写道:“记者注意到,由于是周末,许多市民是带着孩子出来游玩的,一些孩子站在 T型台下,一脸天真地盯着台上的‘内衣秀’。一观众见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看得入神,就逗他:‘小朋友,你觉得好不好看 ?’没想到孩子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这是新闻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述: “我们要确认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头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一种形式”。“新闻是实际上发生的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之口,或新闻记者之手报道出来的,是客观实际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的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其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麟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元化是国内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学识和研究领域贯通古今中外,在西方的黑格尔哲学、莎士比亚戏剧,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心雕龙》、传统戏剧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凡的建树。俗语说:学海无涯书作舟。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的学术经历大都与图书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王元化从17~59岁,他一生最宝贵的青壮年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13.
写评论,总得针对论题提出正确的论点。为使论点令人信服,使人顿悟,引人深思,就得对所提出的论点展开说理论述,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观点。否则,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也难以深得人心。俗语说得好,道理不破不立,真理越辩越明。同样,写评论讲道理离不了思想交锋。 其实,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更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技法。无产阶级革命导  相似文献   

14.
也谈学术论文中的引文问题--与蒋鸿标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论文中的引文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本文针对蒋鸿标等同志文章中的一些观点 ,采用例证法和哲学方法等对论题观点的引证机理、引文特别是自引机理、参考文献的功能以及引用的规则等进行了探讨。并认为 :“事实性描述”作为引证论据非常重要 ,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参考文献 ;自引是引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尽管自引存在许多问题 ,但不能以偏概全 ,因噎废食 ,拒绝自引 ,自引不应避免 ;参考文献的诸多功能说明 ,参考文献是人们进行科研时必须“顾及”的重要资料与线索 ;引用必须是对原文原话的照录 ,必须加引号 ,不是原文原话的则不应加引号。  相似文献   

15.
“眼泪酿成香醇理进岁月的页岩越深味越浓烈信笺里长满庄稼羞涩地等待收割自己种的自己收获”谁能想到这样优美的诗篇竟出自一个老兵之手。他,就是被誉为‘做主诗人”的济南军区某海防团志愿兵周长东。1991年,某海防团修理所志愿兵周长东握惯焊枪、改雄的手开始在业余时间拿起笔杆子写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走上了~条诗歌创作的道路。几年来,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诗作311篇,出版了诗集《田光血羽》,被山东省青年诗人协会吸收为会员。还是在中学时,周长乐就从一部《高山下的花环》中读出了军人的分量。1986年,周长东带着作“梁…  相似文献   

16.
两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耍,火车疾驰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青年冲上铁轨,将男孩甩出铁轨,当他再伸手去救小女孩时,他和小女孩都被火车撞飞。这是2月20日下午,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在经过金温铁路双屿马坑村口处时发生的一幕。救人献身的青年叫李学生,河南省商丘人,今年36岁,系附近一鞋厂门卫。  相似文献   

17.
留存于族谱著作上的题记较为少见,有较高价值的更不易得。笔者辑得族谱藏书题记三则,皆出自名家之手,且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兹做简要介绍。一、周作人:《越城周氏支谱》题记越城周氏支谱六册,马隅卿先生从北平书肆购得,现存孔德学校图书馆中。此谱在光绪丁丑用活字排印,共二十部,此  相似文献   

18.
“有的通讯员为几元钱的稿费,写信到报社去查,真不知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北京某报社编辑之口。“写稿不是为稿费,写信去查,多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基层通讯员之口。都说不好意思,那么,究竟该谁不好意思呢?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如此直言不讳,虽属不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办报     
一般人都知道黑格尔是个颇负盛名的大哲学家,但恐怕很少人知道,黑格尔曾一度热衷于新闻工作,他当过一家日报的编辑近两年时间,甚至为了一篇新闻报道得罪了当局而吃过官司,上过法庭.一九○七年春天,三十七岁的黑格尔离开耶拿迁居班堡,应邀担任《班堡报》的编辑.仅仅在两年前,黑格尔获得了教授的头衔.他为什么放弃教学生涯而投身新闻工作呢?除了当时战争的影响和个人经济上的考虑外,对新闻记者职业的向往则是重要原因.黑格尔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想必您也知道,我一向癖好政治.……此外,新闻记者本身是个稀罕的对象,而且几乎是个嫉妒的对象,因为人人都想知道他所秘而不宣的底细,都想知道大家认为最好的东西."《班堡报》当时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由于接办人不懂业务,把报纸办得一塌糊涂.黑格尔怀着雄心壮志走马上任,把法国式的办报方针和德国式的新闻文风结合起来,使《班堡报》面目一新.他分别函请一些老朋友为报  相似文献   

20.
“有的通讯员为几元钱的稿费,写信到报社去查,真不知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北京某报社编辑之口。“写稿不是为稿费,写信去查,多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基层通讯员之口。都说不好意思,那么,究竟该谁不好意思呢? 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如此直言不讳,虽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