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神六”飞天的115小时32分钟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时长110小时。其中.直播节目总时长74小时 10分钟.以设在8个国家纵横超过上万公里的26个直播点、 8个演播室、36位嘉宾参与的阵容,创造了央视对同一新闻事件直播报道规模最大,布点最多、直播时间最长的纪录。对这个具有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的全面.同步的报道.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持续关注.刷新了新闻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通过对新闻频道.CCTV-4和CCTV-1综合收视分析.探索专业新闻频道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优势,以及观众对不同报道方式的收视规律.将会更好地发挥专业新闻频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提高新闻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4.
刺破青天锷未残,神舟六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在我们的祝福声中,在世界关注的目光里,飞向遥远的太空。我们非常荣幸地参与了中央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段的直播报道,在这次直播报道  相似文献   

5.
张龙 《新闻知识》2004,(1):36-37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央视对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前所未有的报道规模和播出方式,极大满足了中国亿万观众的收视需求,强有力的拉升了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这对广告主而言,则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的绝佳商机,长城润滑油、蒙牛乳业、农夫山泉等品牌不遗余力地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通过广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两位宇航员于17日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神六”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与此同时,互联网BBS也是异常火爆,不少网民畅所欲言,对“神六”各抒己见。热点话题在传统主流媒体与BBS上都成为焦点,本试图在详细研究人民网“强国论坛”BBS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互联网论坛议程设置与传统主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并借此探讨两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9.
电视新闻直播的要义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真正彰显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现场感,交流性的传播方式就是现场直播。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遒15:00播发了字幕式滚动新闻.15:10播出电话连线.15:20中断正常节日.率先推出现场直播《关注汶川地震》(后与综合频道并机  相似文献   

1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托举神七飞船和三名航天员飞向苍茫夜空.尘埃落定,刚刚还聚集在发射现场前的几百名媒体记者像火箭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坐在空旷的发射采访区,我长长地出了口气;记不清这是第几十次拍摄航天发射了,经验丰富的我依然忙乱.  相似文献   

11.
移动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发展契机、开辟了新思路。然而移动直播新闻在实际应用层面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内容可控性弱、信息泡沫严重等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正直播”频道为例,探讨移动直播在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应用情况,并对移动直播新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主持人在直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化的重要工具和事件本身的参与者,成为受众的延伸。近年来,在我国电视节目中,科技、探索、发现类直播节目逐渐增多。与其他类节目直播要求不同,科技类新闻事件的直播有其特殊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因此,对节目的主持人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语言表达:既要严密准确,又要轻松活泼在科技类节目现场直播这一特定传播情景中,要求主持人能够运用综合语言能力对事态发展做出严密准确的报道与评论,然而直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场信息低谷,此时除采用片断直播外,通过主…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神六”飞天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在中央电视台的图像新闻中,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中国天文专家指导一群天文爱好者在北京附近的长城上用肉眼直接看到了“神六”飞船。他们证明看飞船和看北斗星一样容易。这几年,个别人曾提出:“由于长城尺寸小于500米,所以飞船上肉眼绝对看不见长城”。他们还称之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5,(12):21-22
李翔(经济部副主任):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关注点的转移,我国科技新闻的报道"后科普时代"的到来:直播节目从受众立场出发,为受众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此次央视"神十"直播节目中的选题(角度、关注点)、用语用词、重复性的内容大大减少;在直播方式上,总结出"神十"直播的新技术,演播室的布置、模型等等富有人性化设置的直播方式。通过对直播内容和直播方式两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后科普时代"的挑战,由此看出科技报道的发展趋势,以及呈献给新闻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7,(4):38-39
[总片花 神舟飞天,铸就登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惊世伟业; 问鼎苍穹,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再探苍穹,举国人民为之欢腾,甚至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到中国这一航天壮举上来。在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新闻竞争呈现出短兵相接、剑拔弩张的架势。这次“神六”报道,《南方日报》派出六名记者突前采访,以“大时政”的大视野、50多版的大手笔、图文并茂的独家报道,凸显“高度决定影响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钟楠 《新闻三昧》2005,(11):17-18
10月10日,我和摄影记李辉受命从武汉出发,前往遥远、荒凉的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神六主着陆场。见证神六归来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历时4天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顺利完成,浩瀚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对于这样一则重大事件性新闻,国内外众多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全新、详尽、深入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直播节目、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再探苍穹》,从业务的角度看,不仪将广播的特点、优长发挥到了极敏,创下了广播新闻的新高度、新境界,同时也具有超越广播拘囿的启示意义,对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多有创新和开拓,可谓典范。如果更为宏观一点,从传媒发展格局和传媒间竞争的角度看,《再探苍穹》在重大活动现场直播的媒体“大会战”中的横卒出世,脱颖而出,是在广播事业“乍暖还寒”时候的一次强力助推,带来了更多的亮色、希望和信心,向世人展现了广播的魅力、实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