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代青铜文化处于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繁盛期,从商代青铜文明可以看出商王朝外服制的两个层次即分封和同盟.  相似文献   

2.
刘树满 《大观周刊》2011,(5):108-108,60
商代晚期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它矗立于奴隶时代文化的巅峰,它的创造经验不但直接影响了当时各个不同的艺术门类,而且直接为西周前期所继承。尤其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两周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了第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3.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4.
一、青铜铭文的出现 中国最早的冶铜技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铜器文明时代.最早的铜器出现于黄河流域及海岱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是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公元前2740年的青铜刀1. 到了商代前期,以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的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二里头文明,出现了多种食器、酒器与水器.器物造型准确规整,有动物或几何形花纹作装饰.  相似文献   

5.
付海龙 《湖北档案》2022,(10):21-23
<正>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以辉煌灿烂的商代青铜文化而闻名于世。目前所见记载“盘龙城”最早的史书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黄陂县志》,之后清代、民国各个版本的《黄陂县志》也都有相关记载。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刊印的《张氏宗谱》记载了张氏家族从宋元之际迁居盘龙城并世代繁衍生息,此时荒废后的商代盘龙城已成为各姓家族的田地和坟地。由此推测,盘龙城的得名在宋元之际,至于其在商代的原名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吕楼、前掌大、大康留、轩辕庄等地多次出土商代中期青铜器,本文选择其中12件器物简要介绍形制,并作铸造工艺描述及成分分析。大康留等四处地点均位于泗水支流薛河流域,出土青铜器时代特征鲜明,组合相对完整。这批青铜器的合金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兼有少量含铅的锡青铜,锡含量均较为适中,与同期郑州、安阳等地青铜容器的材质规律一致。大康留尊、轩辕庄斝等部分器物含银量较高。部分器物经过补铸,补铸材料包括红铜、低锡青铜及含砷、银的铅锡青铜等,材质较为杂乱。  相似文献   

7.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出自于李家楼大墓的两件莲鹤方壶,其中一件通高117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另一件通高12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二节我国原始的书籍 (二)铸在青铜器上的书我国商代和西周是使用青铜器极盛的时期,许多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这些文字和甲骨文同样,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青铜是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所以叫做青铜。它比红铜(纯铜)的熔点低,硬度大,  相似文献   

9.
商代是中国古代巫觋文化最繁盛的时代,认识殷商巫文化,才能领略中国古代巫文化及传统文化的精髓。甲骨文作为殷商朝代显著的特征,可从已经出土的可辨识的甲骨文字找出表现巫觋文化的文字,一定程度上还可结合商代姓氏进一步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妇好"青铜偶方彝系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其形制独特,是商代晚期一件重要的大型青铜礼器。本研究利用X射线成像、红外热波成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青铜偶方彝的历史修复状况以及锈蚀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对器物的整体保存状况予以评估。研究表明,该器由多块残片焊接而成,表面存在大量修复痕迹。本研究揭示了修补材料的化学组分和分布位置;锈蚀产物主要包括稳定锈蚀和含氯锈蚀两类,探讨了各类锈蚀的稳定性及除锈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代饕餮纹提梁卣,器型规整,纹饰繁缛.本文通过与商代同类型卣比较表明,其年代应在二里冈上层二期以后至殷墟文化二期之前,约相当于殷墟文化一期.这件卣纹饰多达8周,分为饕餮纹、目云纹、夔纹、涡纹4类.通过梳理商代同类纹饰的风格演变,可认识到该卣上承二里冈上层二期铜器纹饰,同时又具有殷墟铜器纹饰的特点,时代特...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16日下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观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展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我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参观了后母戊鼎和大盂鼎等镇馆之宝。在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前,梅德韦杰夫总理认真观看,详细询问鼎的用途和制作工艺,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如此高峰,  相似文献   

14.
赵国青铜文化属于东周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系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赵国青铜器可分为前后相连的四期,其中第一期约相当于春秋晚期,二至四期大致分别相当于战国早、中、晚期。赵国青铜器群在平面布局上分为晋阳组、邯郸组、上党组、代地组和北地组5个组群,反映着赵境之内青铜文化发展的地方个性和地域色彩。赵国青铜器群复杂的内涵结构与平面布局,决定了赵国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区域文化共性与独特的自身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众多的商代青铜器,文中介绍的10件藏品均为首次发表,包括斝、觚、鼎、鬲。酒器中有3件罐形斝极富特色,年代约处于商代中期,为认识殷墟文化一期以前的同类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饕餮纹觚时代处于殷墟文化一期或偏早,圈足处铭文曾为《殷周金文集成》收录。食器中有2件弦纹鼎,分属商代中期晚段和殷墟文化一期,具有断代意义;另有一件环络纹鬲,形制与藁城台西遗址发现的一件铜鬲几近一致,器身还有后刻铭文。这些藏品对于探讨殷墟文化二期以前青铜器的演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一、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1.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该种档案制成材料之特殊,年代之远,数量之多,在世界范围看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7.
开始策划《盘龙城青铜文化》的时候,我和本书主要作者李桃元先生商定了一个目标,要让这本书成为迄今为止关于盘龙城青铜文化研究中资料最为详尽、论述最为全面的专著。既要文图并茂地详尽介绍盘龙城遗址、遗物的情况,更要反映遗址发现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先秦青铜礼器中,壶形器都带有纹饰和铭文,它们展示了先秦艺术风尚,也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和礼乐制度等。研究青铜"壶"形器纹饰和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宗教背景等。  相似文献   

19.
高莹 《兰台世界》2014,(7):37-38
先秦青铜礼器中,壶形器都带有纹饰和铭文,它们展示了先秦艺术风尚,也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和礼乐制度等。研究青铜"壶"形器纹饰和铭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宗教背景等。  相似文献   

20.
青铜乐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国之礼乐重器。为此,结合考古发现和古文献载录,针对青铜乐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剖析,彰显出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内涵和艺术、科学、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