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句话诠释了教育无痕的内涵。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像春天的甘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达心田,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浅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开放地区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本文就谈谈隐蔽教育意图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徐玲 《江苏教育》2010,(2):56-5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致力于做一个“藏”起来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少一些横眉冷对、训斥责备,多一点简单含蓄、宽容尊重和以身示教.从而达到其乐融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就是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致力于做一个藏起来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少一些横眉冷对、训斥责备,多一点简单含蓄、宽容尊重和以身示教,从而达到其乐融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  相似文献   

6.
隐蔽教育意图,教育美在无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意图是教育者在主观上要实现的目的和打算,隐藏教育意图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从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展示无痕教育的魅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种人性化、生态化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者充分理解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树立“伙伴意识”,淡化学生的“受教”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意图是教育者在主观上要实现的目的和打算,隐藏教育意图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从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展示无痕教育的魅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种人性化、生态化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者充分理解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树立"伙伴意识",淡化学生的"受教"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政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据此,在无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痕教育”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俗话说:“棒打出孝子。”其实,对性格特别的孩子会适得其反.越打越不听话,只能智取而不可强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历史年代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背后,所隐藏的教育思想与其时代大众的科学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易对比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教材编写思想的本质性区别,详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阶段性演进,意图研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其背后的思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德育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 ,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 ,以致德育工作无法进行 ,甚至导致与教育期望相反的教育结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认真分析 ,对症下药 ,提前预防 ,积极疏导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一、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所谓教育意图的隐蔽性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和利用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其中 ,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隐蔽自己的教育意图,开掘别样的治班点子,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就要求教育者隐蔽教育意图。并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处于身心大发展中的中学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趋势,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思想转变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甚至反复性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客观情况。克服急躁心情和畏难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吴洪华 《师道》2011,(9):44-45
教学是一种启迪感化、心灵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而无痕教学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德育教育中,空洞的说教、生硬直白的品德教育既达不到效果,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既然“人的关怀”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么,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是: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以实现人的最大自由与最大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充分运用隐性技术,把有意识的信息隐藏于意识阈之下,使受教育者在无对抗中潜移默化的利用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士官任职教育的深化开展,基于目前士官任职教育特点,普通的教学方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士官任职教育的需求。结合合作学习的组织特点和教学意图以及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探讨了士官任职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傅莉 《教书育人》2014,(2):34-35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当代素质教育也要求初中思品教学追求“无痕化”。教育要力求覆盖学生的全部学习时空,形成多维教育情境,有效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