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教育,我们时常向往这样的情境:在广袤的大地上,老师和孩子们就是一棵棵正在长大的树,既吮着大地,又直上蓝天,树间明月、树下小河、枝头清风白云、枝间鸟雀筑巢,这是一种充盈着诗意的高贵又平实的栖居。  相似文献   

2.
刘锴 《少年月刊》2014,(7):61-61
只要村庄活着,乡路便是村庄奔流不息的血脉。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就融入了村庄的血脉。乡路的坑坑洼洼硌破了我的赤脚,乡路上的积水溅脏了我的衣裳,乡路扬起的烟尘遮住了我的望眼;但.土里土气的乡路上,也回荡着我推着铁环奔跑的兴奋,叠印着我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新奇……  相似文献   

3.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留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相似文献   

4.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  相似文献   

5.
一门八进士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11-11
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回归村庄     
孙宝春 《中学教育》2006,(10):20-21
西方谚语说: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 野草杂树,裸土尘灰,荆棘丛生,鸡犬喧嚣,蚊虫肆虐,间有野兽出没,雨天泥泞难行——这是我们记忆中的村庄。而正是这样的自然生态造就了为数甚多的成功的农家子弟,其中不乏栋梁之材、精英人物。是一座“村庄”赋予了他们人生必需的元素:远离贵族般的呵护,赤脚行走在田间地头,在粗粝的环境里品尝艰辛,学着父辈为生计奔波;也总是饶有兴致地呼朋引伴,上演草垛边的追逐、树丛中的嬉闹,在星辰月色下“找乐”,在天籁之音中“撒欢”。造物主赐予的一方宽广舞台,让他们一任天性地演绎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7.
拟从隆昌石牌坊文化的研究背景、目前概况和意义出发,探讨石牌坊文化存在,以及潜在的旅游价值,以旅游保护和开发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石牌坊文化的旅游价值,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窿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使这一石文化得到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8.
9.
热闹的村庄     
正~~  相似文献   

10.
葛彦伟 《文教资料》2014,(20):57-58
本文以传统民间美术对清昭陵石牌坊这一历史建筑形式及石雕纹饰作用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清昭陵石牌坊的纹样雕饰艺术特点及工艺,探求其特定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以清昭陵石牌坊中的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是对石牌坊石柱底部须弥座上神兽的研究,二是对石牌坊横梁雕刻纹饰---八宝的研究。清昭陵石牌坊迄今为止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神兽传神,里面集合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纹样集满、蒙、汉多民族艺术风格,以及宗教传说图腾图样,刻画精致、生动绝伦。这为研究其艺术形式及满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牌坊石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建筑装饰雕刻的重要样式———石牌坊,其样式类型丰富多彩,演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价值,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甘肃省一个基督徒较为集中的村庄的田野研究,探讨了乡村青少年基督徒在社会化过程中,教会、家庭的宗教教育及其与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博弈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日学校在青少年信仰教育方面显现出某些优势,世俗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家庭宗教教育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相比之下,由于学校自身的一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在学生信仰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说到底,教育是给孩子打造一个村庄。村庄里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固然有飞流直下的惊喜,有九曲回肠的绵长,但多数时候,是像水一样平淡无味。可是,这样的教育会自然得多:该上学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孩子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生活也因此会  相似文献   

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总是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滚滚向前,现代文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而面对那即将逝去的风景,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座村庄的消失》以娟秀清亮的文笔、浑圆细密的构思作出了积极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和顺的牌坊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3):F0002-F0002
在近代中国,凡是财产和文化富集之乡,均会出现大量的牌坊,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丰收"的和顺,历史上曾有过九座牌坊。其中全石质牌坊有四座,木石牌坊有五座。按性质分牌坊为四类。一类为乡村标识性质的牌坊。如村头双虹桥边的"老牌坊"。  相似文献   

16.
四川隆昌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现存17座明清时期的石牌坊。古驿道、移民大族、地方官僚、隆昌青石、民房与牌坊的关系这几个恰到好处的因素共同构成了隆昌蔚为壮观的石牌坊群。  相似文献   

17.
杜姣 《教学与研究》2023,(2):114-124
村庄治理是我国最基层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秩序的有序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建设的活力。随着国家能力的增强,国家力量全面进入村庄治理。村庄治理具有多层次性,可划分为私域、共域与公域三大治理层次,私域事务、共域事务和公域事务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特征。这决定了处理不同治理层次事务和实现不同治理层次秩序的主导性原则存在本质差别。村庄私域秩序的供给应坚持个人主导原则,村庄共域秩序的供给应坚持自治主导原则,村庄公域秩序的供给应坚持国家主导原则。当前诸多村庄治理困境的出现与国家力量的进入对村庄秩序供给原则造成破坏有关,尤其体现为国家力量对村庄私域秩序供给中村民个体主体性和村庄共域秩序供给中村社集体主体性的全面挤压,村庄私域秩序和村庄共域秩序的供给呈现出国家化趋势。要克服这一状况,国家力量需要充分尊重存在于村庄不同治理层次的事务特征,发挥国家力量引导村庄私域治理和激活村庄共域治理的作用,以实现国家力量与村庄治理的精准化与精细化对接,达到村庄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蜕变的村庄     
旧居的村落早已不安分了。经历了几代人的行程,她逐渐走上了蜕变之路。城市是她心仪的偶像,她在蜕变中一往情深地投入了城市的怀抱。这些年我时常走进她,感受着她对城市愈来愈强烈的欲望。早期还是含蓄的,似乎只是一个梦境。渐渐的,这种欲望就变得明晰了,通透了,甚至不顾一切了  相似文献   

19.
温暖的村庄     
村庄真是一个同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相似文献   

20.
柴草的村庄     
村庄是鲁西南再普通不过的村庄,横在冬日的暖阳里,恬静,安详。这些砖瓦房的周围堆满了棒子秸或者地瓜秧之类的,它们是这个秋季最后的收获,正等待着变成锅底跳动的火苗或火盆里明灭的星点,滋养农人们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有时候我弄不明白,究竟村庄是属于柴草的,还是柴草是属于村庄的,但村庄和柴草就这样相依相偎,相互温暖着走过冰雪主宰的严冬,走过遍地蛙鸣的盛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