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三生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待生命、生存、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三生教育”中,要对孩子进行生命的可贵、来源和归属的教育,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教育,以及生存能力和生存本领和社会的责任感的教育,等等。此外,还要加强家庭“三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家长要树立科学教子的思想,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8,(22):40-42
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让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理念,通过学校引入家庭,通过家庭向社会辐射。昆明高新一小把“三生教育”与家庭教育揉为一体,家长对“三生教育”的所思所想,让我们读懂了——  相似文献   

3.
个体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贯穿人的一生。从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看,家庭教育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河南省郑州市生涯教育课程研究团队在建构家长课程的过程中,参考“三生教育”和“四生教育”理念,将生涯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拓展并概括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和生长教育的“五生”教育,并通过实施“五生”课程,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探索家教方法,构建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丁建玲 《云南教育》2009,(21):44-44
“三生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生活、生存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当今的孩子,缺的是吃苦精神,这是家长的溺爱所致。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8,(24):22-25
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三生教育”已在云南省6个试点州市的78个试点县(市、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展开。“三生教育”的实施,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支持,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赞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进一步推进“三生教育”,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于10月28日召开了研讨会。本刊上期已刊发了部分发言,这期继续刊发如下4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彭强 《云南教育》2008,(19):37-38
“三生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健康发展,必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配置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三生教育”的基础,关系到“三生教育”工作的成败。只有努力提高“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自觉性、理清“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完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才能保证“三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红河学院“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谈谈“三生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明东 《云南教育》2009,(11):34-37
“三生教育”是从实践领域开始教育思想变革的有益尝试。探索“三生教育”的本质,解读“三生教育”的内涵,是构建“三生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复合概念,“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何谓生命、生存和生活,其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怎样透过生命、生存和生活来理解教育及其“三生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指导“三生教育”实践、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体系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三生教育”是从实践领域开始对教育思想变革的有益尝试。探索“三生教育”的本质,解读“三生教育”的内涵,是构建“三生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何谓生命、生存和生活,其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怎样透过生命、生存和生活来理解教育及其“三生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指导“三生教育”实践、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体系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1,(21):24-26
2008年以来,我省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在推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各级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三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前景。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11.
“三生教育”专业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打造高素质的“三生教育”教师队伍、完善以“三生教育”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建立特色鲜明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体系、突出实践实训教学、倡导活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三生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的“三生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黄红艳 《云南教育》2009,(21):43-43
我是一名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时刻扮演着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既是慈母,更是严师。不久前,女儿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三生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回来后,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什么是人生意义的终极寄托!”女儿的举动,让我十分欣慰。作为家长,我对“三生教育”也有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开展勤工俭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三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勤工俭学与实施“三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勤工俭学是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罗崇敏 《云南教育》2008,(21):35-36
从今年2月份提出实施“三生教育”以来,短短几个月中,“三生教育”的实施安排及时,工作有序,顺利推进,富有成效。这充分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富有时代责任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三生教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共鸣,充分体现出“三生教育”思想理念及其实施过程中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充分体现出“三生教育”的实施,遵循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人为本,回归教育的本源。“合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和谐育人,合作成长,学本课堂,生本教育理念,是教育本源回归的尝试。创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主养”的“三主”理论,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三生教育”的概念、“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段玲 《文教资料》2010,(22):180-182
本文介绍了“三生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校园文化建设”与“三生教育”的密切关系。通过将“三生教育”和红河学院“六个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进行对比.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为“三生教育”,也为素质教育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开垦一片肥沃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自实施“三生教育”以来,昆明市积极响应,各县区积极行动,“三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面宣传昆明市实施“三生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省“三生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云南教育报刊社与昆明市教育局联手,在《云南教育·视界》11期综合版推出昆明市“三生教育”专刊。  相似文献   

19.
每次开家长会,学生紧张,怕挨批评;家长不来,怕丢面子;我更头痛,怕没效果。怎样才能使家长会真正起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学生的作用,变成学生欢迎、家长企盼、老师满意的会呢?经过思考,本学期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家长会上,我没有“一、二、三、四”地对家长提出过多的要求,也没有像介绍劣质系列产品似的批评后进生,更没有训斥家长。我把家长会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让由学生推选出来的我班的“小名星、名家、功臣、进步生”与家长见面,介绍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才艺。“故事大王”刘西洋、“小作家”赵放、“…  相似文献   

20.
百度搜索输入“三生教育”,我们会发现“三生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百度词条。 “三生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首倡者、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曾对“三生教育”作过生动的阐述: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成的。人生发展是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