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吏部尚书与唐玄宗朝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吏部尚书作为尚书省重要职官,地位与职权不同寻常,在唐代政治中发挥作用很大,唐玄宗时期是唐代前后发生变革的阶段,吏部尚书与这一阶段的政治关系紧密,对朝局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唐代吏部尚书是中央执掌人事的主要职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唐代吏部尚书担任者在该职位的任期情况,并对其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以揭示吏部尚书职官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吏部尚书一职在唐代有一定风险性,因非正常迁出与政局往往有较直接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吏部尚书一职与政局关系较紧密。由吏部尚书与地方职官分析,唐后期吏部尚书不仅仅为序位职官,其地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而言,《唐六典》及有关涉及唐代行政法文献,一般记载唐代三省吏部下辖四司,其长官为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之郎中、员外郎,四司长官协助吏部尚书及侍郎,构成了完整的尚书吏部职能。  相似文献   

5.
<正>吏部尚书、侍郎作为吏部的正副长官,自然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领导监督的责任,对本部门的工作亦有责任进行调整,如需进行改革,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或宰相机构汇报,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如《旧唐书》卷一一二《李暠传》:"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掺杂,难  相似文献   

6.
张齐贤,北宋洛阳人,饭量特大,一人抵五人,曾一次吃掉5大盘牛肉;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7.
陈延敬(1639~1712),清代编纂家。字子端,号说岩,山西阳城人。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参加纂修《清世祖实录》,任《清太宗实录》副总裁。还担任修辑三朝  相似文献   

8.
郭凯 《兰台世界》2016,(13):134-135
由于宗教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唐代的佛教政策始终与唐代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唐六典》作为玄宗时期所颁布的重要行政法典,其中尚书礼部卷中的祠部郎中条以及卫尉宗正寺卷下的崇玄署条有关于唐政府对于佛、道二教的管理机构和措施的相关情况。以《唐六典》所载史料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探究唐玄宗所实行佛道政策,以及实行此种佛道政策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2年发现的《唐故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赠太子太保陈公墓志铭》是研究唐代义武军及河朔藩镇的重要资料,对中晚唐诸多政治问题的研究均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赵振华女士已对该墓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着重对陈君赏所历事件进行了考证。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陈君赏事迹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永光(1561-1638),河南长垣人,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神宗时历官至南大理卿.光宗即位,升工部左侍郎署部事.天启年间,历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后改吏部,崇祯四年致仕.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央职官的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六部之一吏部机构与职能逐渐形成并完善.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中央职官的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六部之一吏部机构与职能逐渐形成并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东光 《兰台世界》2013,(13):129-130
<正>解状又称家状,是唐代中央级考试考生的个人信息文书。中央级考试包括礼部常科贡举考试和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参加礼部常科贡举考试的考生称为举子,参加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的考生称为选人。中央政府诸司和地方州县级政府为所属的举子和选人出具的包含举子和选人主要个人信息的报名材料,就是解状。就唐代人事档案管  相似文献   

14.
敬信,正白旗满洲宗室,爱新觉罗氏.光绪二十九年四月由吏部尚书补协办大学士,同年八月补大学士,光绪三十年九月休致.光绪三十三年(1907)死,谥文恪.  相似文献   

15.
李殿林为清季重臣,历仕同治、光绪、宣统三朝。通过对新近出土李殿林墓志的考释,可以借此厘清清末中央政制变革及政局演变的发展脉络:首先,李殿林主江苏学政时,曾极力推行书院改学堂之事,但因改制而造成的经费困窘,亦可折射出清季朝廷推行教育新政之艰;其次,作为汉人的李殿林,曾以裁缺吏部左侍郎的身份获授历为满族王公把持的八旗都统一职的遭遇,正反映了清季朝廷迫于舆论压力化除"满汉畛域"的欺骗性;再次,身为吏部尚书的李殿林,曾为了仕途延续,与以奕劻为代表的庆亲王府势力联手,为保住深陷贪腐丑闻的吏部,不惜与掌权伊始便致力于吏部裁撤行动的摄政王载沣对抗,其中又因朝中重臣鹿传霖的卷入,令事态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17.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18.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度字公雅,祥符人。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仁宗时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后拜参知政事,罢为观文殿学士,再迁尚书左丞。为人性淳质,不为威仪,勤于著述,皇祐五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宋史》有传。仁宗景祜四年宋祁、郑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明代兵部尚书群体是明廷行政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僚群体,这一群体对于考察明朝中央政治权力格局及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明代兵部尚书的地域来源分布广泛,但是各省、直产生的兵部尚书数量有明显差距,且数量在不同时期存在起伏变化,这种时空上的差异和变化与明代的政治、军事形势紧密关联。同时,明代兵部尚书的选拔既受到科举等文官铨选制度的规范,又受到乡缘、学缘、事缘等社会关系以及时事嬗递的影响。作为能动主体的兵部尚书除了军事管理外,穷于应付各种复杂关系,这不仅对兵部尚书的仕途与人生结局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兵部尚书的政治与军事职能的发挥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所出《古文尚书》共三片,都为经注合抄唐写本。LM20-1461-27-15《尚书·毕命》和LM20-1458-13-05《尚书·汤誓》均为隶古定字本,其篇目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古文尚书》中均系首次发现,前者与日本岩崎本《尚书·毕命》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后者与日本内野本《尚书·汤誓》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LM20-1468-06-08《尚书·盘庚》为今字本,其篇目在以往的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中未见,从抄写形制来看,疑为当地学生所抄,为攻习课业之用。这三片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的发现,是唐代吐鲁番地区流传《古文尚书》的又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