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0,(5):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0,(6):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 《学习之友》2006,(12):16-17
唐代以前的诗中,咏蛙的似不多。到了南宋,辛弃疾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传诵多年。吴涛的“怪来一夜蛙声歇”,戴复古的“身在乱蛙声里睡”,都只是乡居况味,不含褒贬。  相似文献   

4.
还我蛙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西江月》中的名句。在那星光点点的春夜,田野中此起彼伏的蛙声犹如迷人的乐章,那种享受是何等惬意。青蛙仿佛在向人们倾吐心声:“丰收果里,有农  相似文献   

5.
窗外尽是夜色,依稀也有几点灯光耳畔蛙声阵阵,突地忆起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觉像在家一样。那几点睡眼惺忪的微光,那特有的“乡村音乐”,阵清凉的微风飘过,我贪婪地吮吸着——家的味道一种恬静的芬芳,一种安然的温馨。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蛙鼓     
你听过蛙鼓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著名诗人辛弃疾《西江月》词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丰年的喜悦与夏夜蛙声的迷人。吟味这两句诗,令人陶醉于一个优美的意境中,对农村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蛙鼓声是非常熟稔的。冬眠苏醒过来的蛙儿再也忍受不住缄默,它们放开喉咙尽情地从春天歌唱到夏  相似文献   

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183;夜行黄沙路中》中的一句,笔者不由得回想起15年前,在农家院落生活的夏天夜晚里,和谐大自然里稻田、池塘中的青蛙清脆入耳的叫声,而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池塘中成群的青蛙和听到稻田中成片的蛙声吗?少之又少了。这便触发了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笔者对两栖动物生存状况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笔者作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已经教过好几遍了,但有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中的“说”字一直不敢详加解释,因为手头的几种参考资料各“说”不一,那就是究竟是谁在“说”丰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的“说”字与现代汉语的“说”的意义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古汉语中的“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陈述,解说。如:(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相似文献   

10.
徐娜 《科学启蒙》2009,(11):30-3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宁静的乡村稻田里,青蛙们常常是通过叫声来相互交流的。可是,在一些水流湍急、水声巨大的河流峡谷中,青蛙已经不可能靠叫声来相互交流了。那么,它们靠什么方法交流呢?  相似文献   

1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对夏天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烈日灼灼、吴牛喘月、流金铄石等词语。夏天虽酷热难耐,但“夏天是花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走进学习的夏天”,若要“安享果实成熟的乐趣和快意”,就应时刻不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努力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下工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明月别枝惊鹃,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似文献   

13.
屈杨冰洁 《新读写》2011,(10):21-22
如果动物也有感情的话,青蛙无疑是最欢乐的动物之一,整天瞪着一双圆鼓鼓的大眼睛,“呱呱呱”、“呱呱呱”地叫着,在田埂上从目出唱到日落,给庄稼人增添了不少乐趣。难怪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还要感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似文献   

1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的叫声会让人联想到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每当到了夏季,我常常发现菜市场有人在卖青蛙,餐馆里的餐桌上摆着青蛙肉,人们喜欢吃“美人腿”,这让好多青蛙死于非命,对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相似文献   

15.
例1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呜”,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呜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6.
秋天的收获     
<正>秋风起兮,金穗起浪,榴果摇曳,虾跳鱼跃,我的家乡到了收获的季节。走进荆涂大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辛弃疾词中的丰年景象悄然呈现在我的面前:茫茫金田稻海里,黄灿灿的稻穗乐弯了腰。欢快的秋风沙沙吹过,禾下肥硕的青蛙纷纷跳跃鸣唱,欢腾起一道道金色的涟漪,仿佛在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块热土将奉献出晶莹如玉、清香甘润的“白莲坡贡米”供人们品食。  相似文献   

17.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 ,词人对那“说丰年”的一片蛙声和山前的“两三点雨”的描写 ,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写实 ,它还间接揭示了农业丰收的两个重要条件 :青蛙和雨水。只有了解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轻快活泼的抒情基调 ,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对农业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在《教师参考用书》上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了这样的解释:“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很显然,编者把词中的“说”字当作“谈论”来解释了,而课本并未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西江月(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出对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明月别·枝·(另一树枝)惊鹊B.听·取·(听得)蛙声一片C.旧时茅·店·(卖茅草的商店)社林边D.路转溪头忽见·(同现)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按要求填空。(1)这首词上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句,中学课本注释云:“听取:听.在某此单音动词后面加个‘取’字,是为了将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如听取,看取,记取等.旧时写诗词常常这样做.”其实这一些也不是旧时诗人随意凑成的双声词.这种说法至今仍旧活在我们昭通人民大众的口头上.例如有一个谜底为“搭拄”的谜语就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