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型人才,更看重"动手做"。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产生了冲突。这种教学模式不太适合职业教育。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SQL Server课堂教学为例,以两个各方面情况完全相同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班级采用PBL的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他们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BL教学的班级成绩平均水平和整体水平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班级,并且采用PBL教学的班级成绩更稳定,学生成绩更集中。  相似文献   

2.
王进满  毛杰  寇舒 《教师》2012,(14):86-87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教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该文立足于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结合《室内效果图设计表现》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突出能力目标,以实际岗位中的项目及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对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进行精心设计,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原则融合在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特征,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和就业。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培养新型电力系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满足“绿色化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阐述了教学实施过程,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刚 《教育与职业》2012,(14):148-149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需求,进一步整合课程,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文章通过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教学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如何设计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详尽的论述,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当前,地方高校外国文学课程仍多沿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下降以及只懂理论缺乏动手能力的后果。外国文学课程应以“传授知识一提升能力”为教学目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一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目标,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货代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加强学生创造能力为实现方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沟通的能力.这是设计管理培养既有深厚的设计专业素养和又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但由于实验实训条件和课堂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究竟如何抓住课堂“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式的改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而依据企业或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在教室里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则不失为现有条件下高职教育的一种可行的方式。本文将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美洁 《成才之路》2011,(31):44-44
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把中等、高等教育贯通,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减少了课程的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学习时间,为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提供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应以职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教学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按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图形创意》是高职院校艺术类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的成功,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知识”和“智慧”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和探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自主活动的原则”,构建教学体系。优化高职人才的培养计划。改革高职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智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车险一线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运用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对"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监测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凡  吴琼 《科教导刊》2023,(18):101-103
“宴会筹划与运行”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职业素质及能力培养作为核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酒店及餐饮企业人才必须的技能,让学生对宴会筹划与设计的业务流程有系统化认识,具备从事宴会设计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宴会筹划与运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符合新时代酒店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成 《时代教育》2009,(11):256-256
技工教育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现行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不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原则,以培养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PLC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需求为目标",研究职业教育观念,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首先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课程的综合项目,坚持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确定课程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句话言简意赅地点透了职业教育的实质。为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加快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的紧迫要求,职业学校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学改革。在以职教的理念进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探讨定位中,最终职业能力的获得要落脚在课程教学中,所以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笔者以为,目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要站在职业的角度,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来审视课程,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教学方案。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段颖 《电大理工》2012,(2):57-58
“6+2”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入,作为接受过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学习的教师,我深刻的理解到,应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的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教学能力,以满足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及机械类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广泛,实践性强,针对学生的基础及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培养出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工业设计课程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指出以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正是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内涵层次的清晰认识,使课程结构缺失教学针对性与课程间的有机联系,难以实现培养综合性设计人才的教学目的。因此,只有以课题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实现综合化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创造力的设计人才。实践证明,建立在多学科系统知识基础之上、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综合创造力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艾霞 《职教论坛》2014,(11):63-67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零距离"上岗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文章就职业教育课程中引入CBE教学模式,以某职业学校为实验对象,在该校分析化学项目进行近十年实践教学,在制定课程标准、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块、突出专项能力培训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展开研究。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中引入CBE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职业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