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第266页有这样一段话:“并非所有的碰撞动能都守恒。有的碰撞动能守恒,有的碰撞动能不守恒。……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况下,动能才是守恒的。我们把这种动量和动能同时守恒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欠妥。  相似文献   

2.
气垫导轨碰撞实验是高中阶段验证动量守恒的重要实验之一,如何提高实验精度是研究重点和难点。文章研究分析引起气垫导轨碰撞实验误差来源,进而分析误差修正办法,希望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相向运动,则在它们发生弹性正碰(即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能完全恢复形变)过程中: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C.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 有不少学生选了A.究竟应选A还是C呢?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不是在所有的碰撞中除了动量守恒外,动能都守恒呢?……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4.
碰撞时由于作用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问题符合动量守恒.在碰撞问题中,除弹性碰撞外动能都不守恒,特别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其动能损失最多.动能损失是指碰撞前的总动能与碰撞后的总动能之差.若完全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用m1、m2表示,碰撞前的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用v表示,则动量守恒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5.
对于碰撞问题,需要从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方面去分析,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而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一般来说是有所损失的,除非是那种理想情况,即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能才不损失。所以,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如果能理顺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以及动能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来研究下面的两道例题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7.
1.完全弹性碰撞类 这类碰撞经过两个阶段.压缩形变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类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而且作用前后系统动能也守恒.  相似文献   

8.
碰撞是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动量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③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力远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时,近似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具有明显的特点,相互作用的时间短,作用力大,故动量守恒。若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动能都守恒。若为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9.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10.
这种碰撞经历两个阶段,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改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种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1.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所谓碰撞就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它具有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的特点,因此有些碰撞尽管合外力不为零,但外力相对于内力可忽略,故动量近似守恒。这里以“一动一静”为例说明之。碰撞一般分为三类:①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而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的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在一起的碰撞。这种碰撞总动能损失最大。以上的每类碰撞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解决碰撞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碰撞类问题     
一、一般物体碰撞的特点碰撞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促时间内产生非常之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在气垫导轨上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碰撞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保证实验条件、选定适当的滑块速度范围和挡光片的宽度是减小误差的重要因素,这对在气垫上进行其他实验误差的减小同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如果按教材方法(图1)验证碰撞前后小球的动量守恒,由于装置的被碰小球的支柱是活动的,很难调节支柱与水平轨道等高共面,使两球发生正碰。且两球在发生碰撞时,支柱的下凹面对B球会产生一个反弹力,影响它的运动轨道,这样给实验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受一个高考实验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五题是求解由弹性碰撞引发的临界值问题.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根椐两个守恒关系,可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组,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通过剖析弹性碰撞,探寻一种不必列出二次方程组的方法,巧解有关弹性碰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答弹性碰撞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曲忠敏 《物理教师》2005,26(7):64-64,F003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根据两个守恒关系,可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组,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探讨一种不必列出二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弹性碰撞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时,由于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小球的落地点分布范围较大,从而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为此可对实验  相似文献   

19.
弹性碰撞演示器的改进武汉市黄陂县第一中学(432200)丁向辉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中的弹性碰撞演示实验,是利用“单线摆”来演示碰撞中的钢珠动量及动能守恒的,操作不易掌握且观察困难,实验效果不好,若改用如图1所示的“双线摆”装置来演示,操作简...  相似文献   

20.
袁永 《中学物理》2012,(3):29-30
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一般问题当中认为碰撞前后的两物体仍在原位置以新的速度发生相对运动,即认为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弹性碰撞没有机械的损失可写成系统动能不变的方程.这样可得到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的动量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